• 贾晓雨

    教职工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参加者 贾晓雨


    昨天,作为新入职教工代表,我参加了威海校区组织的新入职教工及青年教师赴天福山革命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初冬微寒,但大家心怀敬意,一路交流着对胶东革命历史的了解与期待。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抵达了这片曾打响“胶东抗日第一枪”的红色热土。

    红色胶东展馆依山而建,苍松翠柏间透出肃穆庄严。走进展厅,泛黄的照片、锈迹斑斑的老枪、字迹模糊的家书、生动再现历史场景的连环画,将我们带回1937年民族危亡之际。展馆以七个篇章系统呈现胶东党组织从星火初燃到支援全国解放的历程。最触动我的,是那段烽火岁月中一个个真实而坚定的身影,他们以不同方式,共同守护了这片山河。

    在众多英模人物中,张玉华将军的事迹让我驻足良久。作为天福山起义的重要参与者和后来的开国少将,他一生清廉如水。讲解员动情地说,张玉华将军毕生清廉如水,临终未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钱财、房产尽数捐出,连遗体也无偿捐献,唯有一枚深嵌体内多年的子弹留给子女作为纪念。那是战火留给他的印记,也是他坚守一生的见证。真正的信仰,不在豪言壮语,而在无声的舍与守。

    转过展墙,王淑贞老人的照片静静悬挂。1936年,丈夫刘福考为保守党的秘密自尽殉党,年仅21岁。年轻的她强忍悲痛,扮作“疯婆娘”,将情报藏进发簪珠花,在敌人眼皮底下传递消息十余年。新中国成立后,她继续服务群众数十年,直到百岁高龄,仍坐着小板凳清理村道杂草,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名党员。我凝视展柜中那枚褪色的银珠花,它小得几乎被忽略,却承载着一个农村女性在血雨腥风中的清醒与勇气。她用整整一个世纪的坚守,走完了丈夫未竟之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育人更需坚守初心。张玉华将军的忠诚、王淑贞与刘福考夫妇的奉献,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坐标。作为山大新入职的教工,我们当以先辈为镜,在岗位上践行“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让红色精神在校园里落地生根、代代相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