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帅

    学生

    “研•课程思政”之海上大思政课参加者 刘帅


    12月20日,适逢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纪念日,我在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上参加了庄重且意义非凡的升旗仪式。向海图强!这一刻,周围都是蓝色,心中热血沸腾。

    12月的青岛,多风且寒冷,怀着对海洋科学考察、特别是海洋环境实地探索的无限热情,我踏上了海洋科考认知实践暨研究生五育并举大思政课之行。这是山东大学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研究生海洋科考认知实践活动的第三个年头,两天一夜的船上生活再次搭建起两校研究生科学研究交流共享的开放平台,我们来自一校三地的15位研究生与兄弟高校研究生共上一堂生动鲜活的海洋大思政课、领略镜头中海洋的美育课以及互帮互助的劳育课。

    踏进船上实验室,出海周期内科研任务的紧迫及海况的复杂,实验设备24小时运转,海上科研团队24小时轮流合作,无不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学考察的艰辛与魅力。实验室内部与我所熟悉的环境学科实验室大都相似,但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两条C型槽,地面每间距60cm便有一个地脚铁确是如此不同。这是因为波涛汹涌的大海为科研人员带来了挑战,需要牢牢固定实验所用器具和仪器才能保证每一个数据的获取和每一次实验的顺利完成。在科考船上,科研人员不仅需攻克科研难题,还需参与体力劳动。我们团队在科研之余,共同承担了早餐用具的清洗任务,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劳动中更强了。

    我十分珍惜本次机会,常与环境交叉学科同学深入交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方轲师兄专注于冷泉热液喷口淤泥里微生物降解PET 塑料相关基因与蛋白提取,他提到极端深海环境下自然选择出的耐盐耐压耐热生物或酶,能助力工业、治理污染,挖掘海洋生态潜力。海洋学院张川浩同学研究辐射微生物,抵抗辐射、减少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听着他们的讲解,我也想像他们一样,通过科研更好地守护好我们的海洋,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华昌老师还为我们开展了有趣的“图片拍摄基础技能及实践要点”讲座。结合李老师的讲解,我在清晨登上甲板,用刚学到的知识捕捉一场独特的海上日出,成功拍出了令我满意的图片。

    “东方红3”搭载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通航全球,展现着我国向海洋进军的坚实步伐。通过参加本次海上“大思政课”,我真正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的深刻含义。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总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是与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一样重要的“蓝色国土”。作为一名学习环境科学的学生,我时常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守护和利用好这片广阔的“蓝色国土”。这份嘱托,让我感到既光荣而又重任在肩。我将全力以赴,运用我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于海洋事业,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出属于山大环境人的一份力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