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8 10:00:01
点击:
随着第二届山东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奖”公示进入尾声,我感到踏实的喜悦。在历时一个月的评选中,看着优秀的竞争者,我感受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也感受到了我就读的这所百年名校的学术氛围。
10月28日,研究生“学术之星奖”正式启动评选。11月22日,从全校6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拔的20名精英进入终评。11月22日,我在答辩准备室见到来自20个学院的精英们,看着自己抽中的18号签,紧张了一个上午。11月25日,研究生院官网公示了“学术之星”奖获奖名单,我激动地发现自己入围了。同学说,你都拿了校长奖、国家奖学金,不至于这么激动嘛。但实际上,作为一名博士生,我十分期待这份来自学校的对研究生在学期间最高科研水平的学术认可。
从去年开始,我就偷偷地关注此奖并被它“吓住”。全校6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最后仅有8个获奖、2个提名,可谓“优中选优”。我还偷偷地浏览了它的评选办法,生怕别人说我不自量力。它“学术兴校”的精神,唤醒了我博士期间发顶级期刊的志向。我记起,十八九岁的清贫岁月,我悄然在深夜里飞快书写,后来读研的时候发现,那时候的“披星戴月”,让我练就了快速建构文章的能力。硕士期间,我就坚定地瞄准了C刊,因为那时,写作对我已是虽饱含酸辛、却又难以割舍、再熟悉不过的“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事情。博士期间难道不能发顶级期刊吗?首届“学术之星”获奖名单上那8个闪亮的名字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
以后,我每写一文就去找我的导师黄发有教授。他不怕麻烦,认真严谨地给我指出每一篇论文的不足。春去冬来,时光流转,无数次千锤百炼之后,终于在今年4月23日,我接到了《文学评论》责编的电话,论文终被录用!此后,我又连续中了《文艺争鸣》和两篇C集刊。
后来的几个月,我一直在等着终评答辩的到来。进入终评,学院高度重视。当时我的家里祖辈正在治丧,赶不回来,教务张洪刚老师帮我把一切电子版材料准备好并提交上,至今我都十分感动。现在想来,我之所以能够代表整个人文科学学部获奖,和学校提出的“学术兴校”以及学院的冲击A+学科是分不开的。当我沁润在学校和学院的这种气魄之中时,我能感受到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并且竭尽全力想要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生于山东、长于山东,建设好它的明珠——山东大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尘埃落定,院长杜泽逊教授亲自找到我的导师对我进行了表扬。导师对我依旧严格要求,千叮万嘱让我写好毕业论文,一定不要“掉链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惟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奋图强、勇立潮头,不辜负研究生院、文学院给我的殊荣,也不辜负自己的青年好时光。
【作者:2017级博士研究生 尹林 来自单位:研究生院 文学院 责编:乔春娜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