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8山大日记:热科学团队学生 王喻 刘祎玲 刘健
发布时间:2018/07/08 11:39:16 点击:
7月7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是季夏时节的第一天,虽然太阳隐在云朵后面,但仍散发着灼人的热度,推开门就有热浪迎面扑来。然而,这丝毫不减我们心中的紧张与激动,因为就在今天,丁肇中教授将来到热科学与研究中心与我们面对面交谈。
小时候,通过科技读本第一次“认识”丁肇中教授,那时似懂非懂地读他发现的神奇“J粒子”,只觉得一个新的维度在眼前展开。万物的本源、宇宙的奥秘在我们小小的脑袋里打转,开始了解什么叫物理。现在,我们已经是热物理方向的研究生,我们所在的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与丁教授合作的国际空间站AMS课题将阿尔法磁谱仪送入太空,致力于寻找由暗物质组成的宇宙。常常听到参与AMS项目的前辈和同学谈起AMS的进展和丁教授的科研态度,神往已久,今天,终于能够近距离与丁教授交谈,聆听教诲,这让我们难抑激动之情。
下午三时,访谈开始。丁教授表示来到热科学中心,就像是回家一样,倍感亲切,并对热科学团队在热交换问题中的重要贡献表示了肯定和感谢。参与过AMS项目实验室各任务的老师、同学都来到了现场。丁教授亲切地说,参与过项目的同学他都记得,在CERN每天下午5点的例会上,他都会仔细确认每一个细节,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也都记得非常清楚,工作中的错误一定会提出批评。当然,对事不对人。
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丁教授专注的科学研究精神,敢于质疑问难,坚持自己真知灼见的勇气、毅力和恒心,以及实践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丁教授说,第一,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他没有因为是专家的结论就停下自己证明电子没有体积的脚步,他在做第一个实验时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人相信他能做出证明,更没有人支持他。1965年,他放弃了在美国大学深造的机会,到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这个实验。8个月以后,他证明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第二,做基础研究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反对而改变。在第二个实验中,丁教授发现了新物质J粒子。当时,为了证明还有不同的夸克,他决定建造一个高精度的探测器,起初没有实验室愿意提供这样的环境,也没人愿意支持他完成似乎是大海捞针一样的实验,但是丁教授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那份执着。1974年,他发现了寿命比已知粒子强1万倍的新粒子—J粒子,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之后的问答环节中,有同学问丁教授,在遇见困难时该怎么作出选择,丁教授回复说,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第三点,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1979年,丁教授在原本目的是继续测量电子半径的实验中意外发现了胶子。第四点,组织大型国际科学活动,要选择科学上最重要的题目,引起参加国科学家最大的兴趣。丁教授的第四个大实验由世界上多个国家参与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发表了300篇文章,有300个人获博士学位。第五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丁教授与众多国家的高校和研究组织做的AMS实验是国际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这个项目所有的结果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还重点介绍了山东大学所设计的热控制系统,肯定了山大师生的科研贡献。
感谢热科学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特别感谢团队领导人程林教授和主持这次活动的孙锲主任,感谢你们为这次座谈会作出的所有努力,更要感谢丁肇中教授能在百忙之中不远万里地出席座谈会,与我们面对面交流。这次座谈会,除了热科学中心的各位教授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不少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同学,会议室里都是朝气蓬勃的面庞。
这次座谈会虽然短暂,但这是每一个参与者的荣幸。在我们的科研道路上,经历了欣喜与失望、坚定与彷徨之后,对科研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也明白,最初的专注与喜爱,会成为支持我们的动力。不忘初心,做一个专心的人。
【作者:热科学中心 2016级 2017级 王喻 刘祎玲 刘健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李孟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