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大日记:档案馆 刘培平

发布时间:2013/10/21 18:44:55   点击:  

10月20日 星期日 晴

  不知道为什么,每到10月,就显得非常忙碌。好像也没干什么太大的事,总是显得很紧张,很劳顿。
  今天,算是回家早的。因为星期天,怕家里人等。刚过五点半,就准备打道回府了。照例,还是坐11路步行车。刚出楼门,就接到我二弟刘玉平的电话,说:“还在看《齐鲁晚报》青未了中大哥的文章《听山大故事》,文章写得非常棒,能否提供一本书读一下?”我回答说,文章发出来,我还没看到,已经有几个人打过电话了。走到百花公园对面,看到一个售报点,已经收摊。我不好意思地问:“昨天卖不出的报纸,你们怎么处理?”答曰:“退回去。”“当天退吗?”“一个星期一退。”我忙问:“昨天的《齐鲁晚报》还有没有了?”“还有几份。”报摊主人连忙打开已捆好的报纸,从中找出《齐鲁晚报》,一共有六份。我说:“我全买了。”说实话,现在传媒太多,电视、网络充斥着整个社会,充斥着整个生活。我这个年纪,很少买报纸。这是我从未有过的奢侈。
  我为什么这么破费和大方呢?因为《山大故事》与我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山大故事》作者许志杰是我的大学同学,责任编辑是我的爱人,我又是专门从事档案和校史工作的。编写山大故事本是我分内之事。《山大故事》编辑出版的来龙去脉,我一清二楚。《山大故事》中所记述的故事,也是我很熟悉的。志杰兄帮我干了我应该干的事,我非常感激。《山大故事》于近日付梓,实际上10月初才印出。在10月6日我们同学大学毕业30周年聚会上,刚刚拿到100本样书,外界尚未发行。10月14日,志杰突然打来电话说,想请我写个书评,在本周《齐鲁晚报》青未了刊发一下,大约800字的版面。因为10月15日是山东大学校庆日,我正筹备“大爱永在——山东大学杰出校友臧克家先生遗物捐赠”活动,无暇顾及。16日,我用一天时间,通读了《山大故事》,非常兴奋,夜里几次醒来。第二天一早,我展开宣纸,打开了一瓶新墨,一口气将书评写完。写到中途,我还特意把熟睡的爱人喊起来,让她看字、听书评。她兴奋地说:“只有你写合适,很棒!”写完书评,已经是八点多了。到了办公室,已是上午九点多了。我依然很兴奋。忙请来好多同事一起欣赏,并请一位同学将文字用电脑打下来。刚校对完,就打电话给许志杰,在电话里读给他听。
  人到老年,就像孩子。表面上好像对什么都不太看重,实际上内心还是很在意。可能是最近太忙碌、劳累的关系,亦或是自己太用心于此,太专注于此。因为好长时间没有写长篇书法作品了,也好长时间没有写文章了,也可能是自己老了,稍有用心,就会太看重。实际上,这样的事,还是可以多干一点的。如果能用自己的笔和手,干一点让大家高兴的事,说几句中听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借山大日记栏目,把我写的《听山大故事》与大家分享。

  人生、社会、历史充满了故事。没有故事的人生和故事贫乏的社会历史,就显得无趣而乏味。一个人美好的一生,就是听着故事长大,讲着故事老去。许志杰先生《山大故事》的问世,又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增添了一个大学故事的文本。《山大故事》虽不是大学故事的开山之作,但他却是山东大学故事的第一版本,或者说第一个以《山大故事》命名的山东大学故事集。
  按照官方说法,山东大学刚刚度过了她112岁生日。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但是如果从创建于1864年的登州文会馆算起,那就是整整150年了,今年应该是山东大学的150岁生日。《山大故事》开篇则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故事版本》,硬把山大故事起源推到了孔圣人和稷下学宫,算是一家之言,说起来也不无道理。许本《山大故事》源流之长,渊源之深,可见一斑了。
  打开《山大故事》,单看目录,就会眼前一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觉。全书分割成“序文”、“大学”、“教授”、“校长”、“校园”、“记录”、“星星”、“永恒”、“仰望”、“结语”十大板块,非常醒目、新颖,也给读者带来极大方便。如果有时间,您就可以从头来慢慢的品味;如果你眼下时间紧巴,就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篇目先品读,其余可以有闲暇再读不迟。
  《山大故事》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书除文字,还包括名人字画、校园建筑、雕塑图片、老照片等共三十七个单元,计二十一万言。比之山东大学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谓单薄了些。但他的选材精到,有纵有横,有点有面,有人物有事件,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广度。在“几度风雨,几度沧桑”中,山东大学一百多年的分分合合,迁停并转,交代的清清楚楚,淋漓尽致。读后谁都会为这一所百年名校感到心酸和惋惜,同时也会为之自豪。正是这种历史不幸,造就了山大的品格和风范。在“教授”版块里,故事选取了“八马同槽”作为头篇,不仅有典型意义,更重要的是作者亲眼目睹,亲耳聆听过这些大师的风彩,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校长”中共选了六位校长的传奇,每位都是一部历史大片,写一本老大传记都不为过,但文中撷其英华,大餐快吃,既养眼又解馋,非常过瘾。最使我感动的是,作者把自己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段动人的大学生活,让我们重新回到了青春时代。而“星星”中的细微,让我们感受到一颗真爱的心在跳动。我被故事打动,几度眼眶被堵塞。
  许志杰先生是位新闻人士。几十年的办报经历使他养成了独有的新闻触角。《山大故事》中处处流露出新闻故事的特质。她的视角新颖,写法独特,采编结合,以情动人。对人们熟知的故事,其不再重复情节,而是写故事背后的故事,或者另讲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则不惜笔墨,给人以全新的享受。如“鲁迅大学始末”、“剑三今何在”、“萤火虫”、“魂归故里”,非常耐人寻味。其中一些情节一直在我脑海中飘荡。故事之余,作者偶加评点,使之故事再度升华。这也是资深新闻人的习好。
  故事是记下来的,故事是传出来的。好故事是可以传下去的。《山大故事》不仅传的是故事,传的是历史,而且传的是精神,传的是文化,传的是文脉,传的是学脉。



【作者: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 刘培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