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5·12地震亲历者 翟柏棱

发布时间:2017/05/13 09:59:49   点击:  

5月12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的朋友圈,有一种很难得的泾渭分明,内容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差别很清晰。
  一类是来自四川以外的朋友们,这是普通的一天,朋友圈里还是要穿什么衣服,要交什么作业;一类是来自四川的朋友们,无一例外,都是缅怀九年前的那场大地震。
  虽然我的家乡不在重灾区,但当时震感很明显。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四川人,一个当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的亲历者,我也要发一条纪念性的朋友圈。
  于是,我需要思考我的朋友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只用一句话的话。
  我首先想到的是“九年之期,川蜀之殇。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和多难兴邦这两个词分别阐述了劫难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尽管如此说,但殷忧和多难这个过程还是留下了痕迹,这个痕迹对亲历者来说甚至会依然鲜活。我曾经读过柴静的《看见》,非常喜欢,里面有一章是关于汶川地震的内容,名字叫《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确,里面对汶川地震后灾区的情况进行了真实的描绘,给人心头一种万钧之力的冲撞。
  大地震对外省人来说也许只是刷屏的各式新闻报道、隔三差五的募捐和没完没了的哀悼。但是对四川人来说是看到自己家墙壁被震出裂缝的恐惧,是因为害怕余震,在公园广场之类的平坦的地方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帐篷,是睡在中心花园大草坪这样的地方,是全家人可能因为整晚余震不能好好睡而看整晚的电视,是学校没有通知收假日期的放假,是想知道又害怕知道的新闻里的震级更正、余震情况、和今日新增伤亡人数。
  朋友圈里面的各种黑白的图片似乎更加映衬着这种哀婉缅怀的情绪。
  但看到有一张黑白图片,情绪却全然不同。

 
  把焦点集中在殇、忧、难上面,只是看到灾后的泪水,显然忽视了泪水洗刷之后,坚强的四川人民抹干泪水,强忍悲痛,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虽然泪水曾经迷糊了双眼,涅槃后的微笑最后还是绽放在四川人民的脸上。马克·吐温曾经说:“所有的雨都会停的。所有的困难也都会过去的。”
  重新用一句话发朋友圈,我会用“断壁残垣归何处,前度天府今又来。”五一假期我回四川家中,闲来无事,去都江堰曾经的灾区看了一下。除了平静,还是平静,崭新的建筑在阳光下,竟然给人一种生命的美好感觉。劫难曾经洗刷了这里,但在李冰治水后的2000多年里,天府之国始终滋养着这里的人民,这里的人民用坚毅勤劳的品格守护着这片沃土。天府之国,还是天府之国。我很喜欢《看见》里面,对地震后灾区的新的变化的真实的描述,很平静。“一年之后,我们重回杨柳坪,去年地震的时候,很多坍塌滑坡的山体,现在已经慢慢重新覆盖上了草木,就在这片山峦之间,正在建成新的房屋、村庄和家庭。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经历了磨难和艰辛,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长出来。我们离开的时候清明已过、谷雨将至,杨柳坪到了雨生百谷、万物生长的季节。”
  想起一个朋友说过,5·12教给我们对生命的感恩、对至亲的珍惜、在心脏还有机会跳动时就不要放弃爱,我们一天也没忘过。

【作者:政管学院 2015级 翟柏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