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美丽中国陪读导师 张倩雅

发布时间:2017/06/06 09:37:44   点击:  

6月5日 星期一 雨
  教育是一颗心摇动另一颗心。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我来到了美丽中国陪读导师项目。我的任务是在一个月中,与来自云南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的杨洪志小朋友共读一本书。短短的一个月白驹过隙,收获良多,感受颇深。与洪志的相遇、相识是一场惊喜,与洪志对话、与书本对话、与志愿老师对话丰富了我的生活,更是洗涤了我的心灵。
  与洪志相处的一个月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从洪志身上学习到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最欣喜的是,我总是从洪志的身上发现闪光点。
  我与洪志的交流主要是每周40—60分钟的通话,有时与他的老师们交流中也能得知他的讯息。在与洪志有限的接触中,我觉得洪志的理解能力很强。洪志是一个十分内敛的孩子,电话那头的他回应往往只有简短的一个“嗯”。为了多了解他,多让他表达,我探索出一套通话模式。首先,我们聊读书感受。我会问他本周内,影响最深的一篇和最不理解的一篇文章,进而为他讲解这两篇文章,让他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有时,我讲了大段的话,说了大段的理,洪志只回复一个“嗯”字(洪志有些害羞,每一次通话,他说的最多的几乎是:是……好……嗯……一时想不起……一时也没有问题……没什么不开心的事……没什么困难),我很难判断他是否听懂。于是,我会让他听懂了我说的话就复述一遍。每一次聆听他的反馈,我都对他的理解能力暗暗惊叹。
  从洪志身上,我看到了知行合一的范式。他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结合——阅读中的所思所感与真真实实的生活产生共鸣,阅读中收获的道理会铭记,进而运用到生活中。洪志非常孝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他对“孝顺”主题的文章是感受最深的。他对《今夜会不会是最后一眼》写的读书笔记是:“我懂得了我们要尊重老人,不能嫌他们麻烦,我们还要好好照顾他们,因为我们很有可能在一不留神的时候就见不到他们了。”从他的读后感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父母、长辈的敬重与爱。这种敬重与爱与他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破冰通话的时候,我就问了他的梦想。他说,邻居是大老板,可以把父母接到城里居住,他很羡慕。他的梦想也是当老板,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生活。父母苦了一辈子,要让他们享享福。世间凡人,多少人怀揣发财成名的美梦,以期获得物质的享受。洪志的发财却是为了这一个小小的朴素梦想,其对父母爱之深切,体恤之良苦,让我惊叹。
  他还会将读书感悟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在《爸爸不能帮你》一文的读后感中,他写到“我们做事情要自己去想,自己去做,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看别人怎么做,就一下子放弃自己原来的点子,我们要想想,就像写作文,本来想好的,可见了别人的,又改变了想法,说不定,自己本来想好的比现在的还好。”他从这篇文章里懂得了独立性、自我思考和判断、自信力的重要,并反思学习中相关的经历,进而提升。在我们共同完成的读书插画中,我也对他说:“洪志,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正确答案,听从内心就能获得答案”。
  洪志无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刚接触时他就对我说,四大名著已经读了三本。他读书的速度也很快,一个月就可以读完一本书。美丽中国的谢梦迪老师还说他特别喜欢读书,下课后别人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读书。洪志,我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外部的世界始终给我压力,让我无所适从。一直到大学,我才发现阅读可以成为一个忐忑的人寻找自我、与世界和解的方式。在阅读的路上,洪志比我起步要早。时不我待,未来只会越来越忙碌,一定要珍惜现在的闲暇时光多读书。
  人生在世,最宝贵的不是物质的享有,而是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生命体验。但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也许有时穷尽一生也无法探索出一个生命课题的答案。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获得无限的体悟,我猜世界上只有两个职业,可以做到这一点——演员和读者。演员是凤毛麟角,只有读者是无门槛、无时空限制的。通过阅读,你可以一一品读人生体验他人的生命结晶,获得多重人生。洪志,希望你养成终身学习和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们的相约阅读依旧继续……

【作者:外语学院 2012级 张倩雅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