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1 08:20:47
点击:
2017岁末,告别年味渐浓的故土,作为山东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班成员,我们一行15人踏上远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征程。针对这次合作项目,阿德莱德大学专门组织了教学团队,在假期期间为我们单独授课。十余位教学精英贡献的知识、技巧和智慧令大家获益良多,不足百日的学习时光如白驹过隙,紧张充实。其中,荣获“2012年度澳大利亚国家级学习与教学表彰奖”“2008年度优秀研究生教学院长奖”的Linda Westphalen,令人尤为印象深刻。
“走起来!动起来!你们只有一刻钟的时间,快!快!”乍听这样的指令,我们这些长期“正襟危坐”的教授、讲师们着实有些不适应。我们硬着头皮,顶着烈日和高温,在不甚熟悉的校园全程小跑,四处收集影像信息,然后飞奔回教室,手忙脚乱地制作讲稿准备发表,再直接以搜集、发表的影像信息参与竞赛游戏,争夺冠军奖赏,最终发觉这一切都指向对于阿德莱德大学历史和校园文化的深度体验——Linda的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却逻辑清晰。怀揣好奇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如约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Linda的办公室不大,除了四处堆放的书籍和教案,满墙的照片和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礼物令这狭小的空间更加局促。她向我们介绍每一张照片里的故事:儿子,父亲,祖父,曾祖以及曾曾祖,眼神中流露出些许自豪。
我问她关于她的著作《两个土著女性生活史的人类学及文学研究:强迫离散儿童与同化政策的影响》,她从书架上翻出一本封皮已然泛黄发旧的书,认真地告诉我们:她从事写作的起点以及写作过程中的一切执着,都源自这本令她感同身受且共鸣无限的中国女性所撰写的小说。定睛一看,此乃谭恩美的《喜福会》。如同《喜福会》关注代际与地域产生的文化隔膜,她的著作讲述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生活历史的重要价值。二者共同传递出一种浓重的回忆文化情怀。
访谈最后,她说:“我想告诉山东大学的教师朋友,面对学生,把他们当做平等之人而非一个求学者。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常思考什么是对学生有益的。而我更愿意把这种‘有益’理解为仁爱和理解。”
演员、作家、教师,Linda在三重身份间行云流水,自如切换。这一个体色彩浓重的过程恰体现着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质素——平等、尊重与专业。远赴澳洲的我们本也肩负此番重任:身为教师、学生与传播者,需要完成自身专业向其他专业、山东大学向阿德莱德大学、中国向澳大利亚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互动。而文化间的互敬、友好与共赢,则是达成目标的基础与手段。
立足于此,Linda为我们的跨文化传播选取更为新颖的角度,拓展更加宽广的思路提供了借鉴。毕竟,一切立足于“人”的思考,都是文化永恒的主题,而承载它的,可以是戏剧、小说,也可以是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育人与教书。
图中(左三)为本文作者
【作者: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 于晓风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