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1 20:45:12
点击:
伴随着何中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座的结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系列专题学术讲座十讲也接近了尾声。
为全面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十周年之际,我们人文社科研究院牵头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系列专题学术讲座。作为负责学校文科成果管理与学术交流的工作人员,除了负责这次活动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在与这十讲主讲嘉宾沟通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感动的地方,让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力争将每一讲的讲座更好地完成。在此,我也想将其中的感动瞬间,与大家分享。
犹记得,在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系列专题学术讲座”的策划方案后,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曾繁仁老校长联系。虽然老校长起初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我。那一刻,我也仿佛吃了“定心丸”。更为感动的是,曾校长在报告结束后还送了我几本书,看着曾校长的《生生美学》时,我不自觉地写下:耄耋之年,步履蹒跚,仍不改初心,躬耕学术,只为全校师生奉献一场美学大餐。也正是因为山大有曾繁仁先生这样的大家,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生生美学才得以生生不息!
约了10月11日杜泽逊教授的“学术人生大家谈”第一讲,又约杜老师第二讲“两创”专题学术讲座的时候,杜老师同意了。没想到的是,杜老师为了讲座熬夜写讲稿到凌晨一点半。10月11日杜泽逊教授的“学术人生大家谈”学术活动会场“异常火爆”,甚至有好多同学只能席地而坐,这为我们找到了举办学术活动的信心和力量。时隔一个月的11月11日,杜老师的“《四库全书》纂修对当代文化战略有什么启发”报告,让这个初雪过后寒冷的夜晚充满温暖,就像尼山学堂许佳同学的山大日记中写的:“累世不能殚其学,一日未尝忘于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任重而道远……每次听罢杜老师的讲座或课堂,我总能感受到学者治学之真精神,进而激励我勤勉前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和王学典老师约“两创”讲座,是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那段时间王老师特别忙,他自己也说有些疲劳,但仍然非常乐意为学校师生作报告。犹记得我读本科时,听王老师讲“治学的功力与见识”,十几年过去了,好多话依然历历在目,受益匪浅,王老师的谆谆教诲伴随我走过了本硕博的求学历程。如今邀请王老师作报告,再次坐在台下聆听王老师精彩报告的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求知若渴的学生时代。报告结束后,王老师询问我报告情况,还感谢了我的鼓励,其实我曾无数次在心底感谢王老师的鼓励、支持和鞭策。
和郑杰文老师联系时,郑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并为了作好这场报告,与我们多次沟通题目、内容、时长等。10月20日的周五晚上7点前,方辉院长从青岛校区匆匆赶来,作了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后,还要赶回办公室处理工作,让我感动又佩服。同样地,11月10日周五,徐国亮老师提前出发却被堵在路上,在没吃饭的情况下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跟杨朝明老师联系的时候,杨老师也是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现场,直到晚上十点多空出时间回复。最近,联系杨老师帮忙拟定《山东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展》前言后记,杨老师也是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撰写出一稿。和江林昌教授沟通的时候,江老师还将其最新的学术成果发给了我,PPT非常工整有条理,内容更是丰富,史料详实、逻辑性强,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和实例,看着如此精美的PPT,我为之深深折服。谭好哲老师听到要作“两创”学术讲座,当即定下时间并将相关信息发我。为了呈现更加契合“两创”主题的学术报告,谭老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调整,就像李静同学在山大日记中写的那样:“讲台上的谭老师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思想深邃,一场报告听得我热血沸腾,忽然感觉之前很多散落的知识在谭老师的穿针引线之下连成了完整美丽的串珠,让我直观地体会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思想宝库、不竭源泉,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如此被感动,岂能去辜负。学者们的鼎力支持,是我们举办学术活动最大的动力。惟愿以此为新的起点,让我们举办的学术活动在活跃校园学术氛围、碰撞交流学术思想、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工作人员 胡玉翠 来自单位:社科院 责编:程思雯 蒋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