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教育活动讲授者、图书馆退休教师 韩爱先

发布时间:2024/06/09 12:56:18   点击:  

6月9日 星期日 晴

昨天,上百位大王寨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大王寨文明实践所,接受传统文化端午节的教育。

在一楼大屏幕上面看完纪念屈原的动画片,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因为如果把米直接撒到江里会被鱼虾吃掉,如果包上竹叶鱼虾就吃不掉了。”为什么有划龙舟比赛?为了快速找到屈原,所以要比赛。为什么家家户户放艾草?因为艾草能够祛除蚊虫叮咬,祛除瘴气。随后我带领同学们边说边表演了一个小律动: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1-2-3-4-5,你包粽子,我跳舞。同学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就能表演地整齐划一了。

接着在我创办的“万家悦”图书馆,同学们把艾叶和花草丝棉放进预制的小花包,然后一针一线缝制小香包。在这个小小的手工制作环节,好多同学是第一次学会拿针用线呢!

最后我带同学们朗诵了《端午,咏屈原》。裹一片青叶,包尽无限思念。荡一只小舟,竞救爱国的屈原。情满粽香,已经飘了千载。汨罗江上,我划过了千年。千年的故事,演绎着华夏的春秋。远去的离骚,感动着大地的泪泉。香薰的糯米,飘香在云间。爱国的精神,洋溢着苦楚的酸甜……

通过观看宣传片,孩子们详细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赤胆忠心,他被人们用诗句牢牢铭记传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他生来骨子里的高洁,纵使碾作尘泥,也仍散发香气。

先生从未离去,他活在孩子们制作的久久无法散去的艾草香包里,活在师生共同制作的龙州花盘里,活在口感绵软、唇齿留香的糯米里,活在中华文化浸染的每一片土地里……


【作者:工作人员 韩爱先 来自单位:图书馆 责编:刘怡康 张永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