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教师、外国语学院退休教授 吴钧

发布时间:2024/06/14 20:22:53   点击:  

6月14日 星期五 晴

6月份,济南已是酷暑难耐的盛夏,我支教的青海师范大学,因地处青藏高原才刚刚呈现初夏的郁郁葱葱,而180公里外的藏城刚察县,却仍如早春二月,早晚气温在5~6度之间徘徊,特别是这几天阴雨连绵,像是寒冷的冬季在蔓延。

刚察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海湖的北岸,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现居住有藏、汉、蒙古等15个民族大约4.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刚察地区为古西羌人中的卑禾羌部落的游牧地,因这里水草丰满,自古以来就是遍地牛羊的高原牧场。

藏城刚察,是我们的家乡山东对口援建的项目。十几年来,山东聊城先后派出了多批次的援青干部,对刚察县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援和帮助,时刻践行着“刚察所需、聊城所能”的口号。作为山东大学来青海支教的老师,我们很想过来了解一下,回去后,可以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个汇报,并可以自豪地向老乡们夸赞一番。

今天没课,早7点,在青海师大学校相关部门和外国语学院支持下,由外院的藏族老师旺姆陪同,我和先生、旺姆老师、司机褚师傅一行四人,驱车前往藏城刚察,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在刚察的山东援青项目中,最有特色的当属美丽藏族乡村的建设。到了刚察县城,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县里组织部的马部长和山东聊城援青干部、教育局朱局长带领我们前往的第一站就是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的美丽藏族村落。

在村子里,一个藏族小伙子用流利的汉语为我们做讲解,带领我们参观村子的住家户。当我们缓缓走向村庄,一排排橘黄色的藏式平房映入眼帘,房屋的墙壁和门框上方都雕刻着精美的藏式图案,给人一种整洁温暖的感觉。随便走进一处院落,有藏族汉子出来迎接,热情地招待我们进入客厅,客厅里简单地布置着沙发、小桌、门口的铜壶和茶杯器皿,都有着独特的藏族风格。主人讲,在山东援建的大力支持下,这个小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的模范示范村。

在濛濛细雨中,我们前往下一个山东援建的项目:刚察啤酒厂。刚建成的啤酒酿造厂的绿色大棚,旁边玻璃橱窗内摆放着各种酿酒设备。朱局长告诉我们,该精酿啤酒产业建设项目是山东省“十四五”农村产业重点援建项目,总投资989万元人民币资金,配备了最先进的啤酒成套生产设备及附属设备,预计年产啤酒可达950吨,每年可创造净利润150万元。啤酒厂酿造的青稞精酿啤酒是利用当地的青稞作原料,加上蕨麻、枸杞等独特辅料,用高原的山泉好水酿造。目前山东援建组还聘请了山东德州的酿酒师,近日将到厂指导,打造蕴含着山东人民深情厚谊的西部醇美青稞啤酒“巴扎嗨”品牌。山东省聊城市对口支援刚察县啤酒厂的成功案例,为国家援建西部、助力边远山区村落改造做出了榜样。

行程最后,我们一行来到刚察县敬老院和幼儿园。门口绿色顶子的大敞篷里,几个藏族老人,正围着一张小桌子谈笑风生,他们在聊天、下棋,品茶,脸上洋溢着安详的笑容。院长兴奋地说,山东援建的敬老院项目,给刚察县的养老解决了大问题,派上了大用场。他解释说,山东聊城“一对一”对口支援刚察县,从2012年就开始了,十多年来,聊城市倾力相助,在得知刚察县养老条件需要改善后,于2020年对口支援建设资金800万元,帮助扩建了这所敬老院,敬老院扩建的新大楼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敬老院里设施完备,医疗、护理、娱乐等多种功能齐全,有效地解决了刚察县鳏寡、残疾老人的养护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刚察老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为实现西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目标,提供了得力援助。

刚察县幼儿园也是山东聊城援建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成后的幼儿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2023年秋季已经开学招生。幼儿园现有12个班,有360名当地各民族的儿童入学。舒适宽敞的儿童游乐场,墙壁上张贴着各种跳皮筋、捉迷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踢键子的画报,画中的各种儿时游戏,唤起了我们童年的记忆,让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时代。我们为藏乡的孩子们有这样好的幼儿园感到由衷的高兴,仿佛看到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红花正在茁壮成长。

一上午的行程,虽然有些来去匆匆,我们感到很是开心,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一个个山东援建项目,是汉藏人民友谊的见证,是山东援建青海的不可磨灭的丰碑。

早就听说藏城刚察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天然独具的生态资源,壮美神奇的自然景观,号称有着“春探普氏原羚雪迹、夏赏沙柳河鱼欢、秋品藏家餐美食、冬观大天鹅美舞姿”的迷人景致。刚察境内风景独特,著名的青海湖、鸟岛、五世达赖泉祭海台、仙女湾湿地、沙柳河、瓦彦山等自然景观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欣赏刚察的奇异地理风貌。

在回程的风雨路途中,我们路过了著名的青海湟鱼洄游处,可惜天气寒冷,也没到湟鱼洄游的季节,只看到几条小鱼艰难地在人造台阶底下奋力洄游,几次跃起都没成功跃上逆水方向的台阶,但它们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地冲刺。等天气渐渐热起来,湖水涨了,这些百折不挠的青海湟鱼,一定会成功洄游到它们的家乡青海湖产卵繁殖。当地人称赞“湟鱼精神”就是不畏艰险、不怕失败、顽强拼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这次刚察的行程,要特别感谢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胜鹏书记,感谢他为我们这次行程多方联系,更是细心地派藏族老师陪同前往,以保证我们行程的安全顺利。大美青海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高原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见了,美丽的青海藏城刚察!我们为故乡山东的援建加油喝彩,祝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退休教授 吴钧 来自单位:离退休处 责编:刘怡康 何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