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慕士塔格观测站小光电望远镜阵参加者 刘树奇

发布时间:2024/11/24 20:17:58   点击:  

11月24日 星期日 阴

今天是周末,自新疆喀什返回威海已经有一周的时间,我和课题组成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回想在新疆的科研经历,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11月14日11点半,我同胡绍明老师、何峰老师、陈旭老师从威海启程,经西安中转前往新疆喀什,历经14个小时、飞行5000多公里,终于在凌晨抵达喀什。15日上午九点,天刚蒙蒙亮,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物资购买:维护材料、便携式吸氧瓶、泡面、酱菜、饮用水、葡萄糖……接下来翻山越岭,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了距离观测站最近的驻地——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这里海拔3300米,距离边境线直线距离仅有20多公里。

11月16日上午九点半,我们打包好设备,整装待发,此时的布伦口乡已经大雪纷飞。我们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行程,终于到达观测台站山脚下。上山的路已满是厚厚的积雪,山险路滑,步履维艰,所幸过边检站后的山路已经做了简单的清扫。我们放慢行车速度,终于在半小时后到达了慕士塔格观测台站。

F728

慕士塔格观测站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境内,海拔4500米,地处帕米尔高原,远离人烟,常年寒冷干燥。虽然缺少市政配套和公共补给,但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环境,使得该地大气视宁度、气象参数、夜天光、全天云量、大气水汽含量等数据优异,为小光电望远镜阵提供了非常优良的光学天文观测条件。

16B98

小光电望远镜阵(以下简称“小光电阵”)由空间科学攀登团队胡绍明教授带领的实测天体物理团队研制建设,是由4台15厘米口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组成,单台望远镜的视场约为100平方度,配备有多色滤光片,2秒曝光下极限星等暗于14星等。

1AF05

本次维护和调试工作主要是更新小光电阵数据存储盘阵、更换GPS和气象站、安装观测室摄像头和观测调试,老师们还要完成小光电阵的基础保障验收。初到观测站,由于一直生活在平原地区,我们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简单适应后,四人就投入到了紧张的仪器装配和调试过程中。此时的慕士塔格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刺骨,气温仅有零下十几度,裸露在外的皮肤不一会儿就被冻得生疼。高原条件下,进行各项操作时很容易发生呼吸困难、供氧不足等情况,甚至就连移动一台15公斤的设备都需要4个人一起抬,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我们一边吸氧、一边工作,紧张的安装调试环节使我们忘记了身体的不适,晚上回去后才发现双手已经冻得发紫,几位老师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但大家依然团结协作,对白天的工作作了总结梳理。

11月17日上午,我们早早准备好,每人携带一大壶热水和一大瓶葡萄糖补水液,一如往常地翻山越岭,攻坚克难,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完成了此次维护和调试,老师们也顺利完成了小光电阵的基础保障验收工作。

111B4

21D07

完成调试后,我们立即投入到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中。四台望远镜协同工作,两个半小时就可实现全天区的一次观测覆盖,一个观测夜可观测到几千个空间碎片,能够开展可视天区的快速巡天观测、同一天区的同时性单色和多色观测、空间碎片巡天接力观测等观测任务。

在推进小光电阵建设、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看着实测天体物理课题组成员们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而不懈奋斗,我也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虽然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勇闯“无人区”、挑战“第三极”,不断完善小光电阵的自动化监测能力,提升山东大学中低轨空间碎片监测能力,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的现有设备形成“高中低轨道全覆盖”“东西接力”“东西同时”的联合观测布局,为学校空间碎片、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及空间天文学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更好服务于我国航空航天国家战略需求。


【作者:2020级博士研究生 刘树奇 来自单位: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编:谢婷婷 郑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