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西藏精神·青春筑梦边疆”赴藏实践队队长 赵晟喆

发布时间:2025/08/21 22:45:33   点击:  

8月21日 星期四 晴

秋风拂过山峦,带来凉爽与静谧。身为长期扎根西部某重大工程一线的山大岩土工程团队齐鲁交通学院隧道地质与灾害防控课题组成员,十余天的实践虽短暂,却与日常坚守紧密相连。

本次实践依托于某隧道下穿大型古冰川泥石流冲沟帷幕注浆工程项目,该项目施工过程存在重大突水突泥和地表河流导通溃入风险,隧道灾害防控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如此复杂地质条件,聚焦科技赋能主题,围绕地质建模、注浆数值仿真、参数优化、智能注浆装备和数字孪生系统等现场应用关键技术,从工程适用性、集成效能以及新挑战等方面展开了深度剖析。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深入访谈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大家对科技赋能下的施工成效一致称赞。一线工人赵师傅感慨:“以前打孔和注浆全凭经验,如今有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不仅能提前摸清地质情况,还能精准控制注浆参数,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这一切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施工方式,更赋予了科技工作者们投身边疆建设的使命与力量。队员们更是亲眼见证了科技赋能下的施工“加速度”——在高原复杂工况下,仅20天完成27米全断面帷幕注浆,以远超于常规的效率完成了注浆任务。紧随这一成果,队员们在每日复盘中紧扣现场实际,系统分析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新挑战,并与驻地师生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优化路径,在总结中凝聚智慧,于探索中汇聚力量,为边疆工程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践既是本领的锤炼,也是精神的洗礼。为追寻革命足迹、传承老西藏精神,实践队与齐鲁医行实践队联合开展了纪念学习活动,共同缅怀川藏线建设先烈的英勇事迹。纪念碑巍然屹立在雪域高原之上,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筑路岁月。

在碑前,老师们与实践队员们手捧鲜花,列队肃立,低首默哀,以最崇高的敬意向先烈致敬。献花仪式上,带队老师动情地说道:“我们要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化为投身国家重大工程的实际行动;我们要秉持科技报国的信念,把责任与担当书写在祖国的铁路干线之上。”在雪域的高风与烈日之间,我们更深切地明白,这份精神不仅是前辈留给我们的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奋进的火种。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在每一次挑战中超越,在强国复兴的征途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在这次高原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悟到,青春不应只停留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更要在边疆的风雪中淬炼担当与使命。这里的每一次奔波、每一滴汗水,都是对自我意志的锤炼,也是对科技报国初心的坚守。实践队将继续把青春写进高原,把热血化作盾牌,为守护铁路安全通达、为助力边疆繁荣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山大智慧与力量。


【作者:2024级博士研究生 赵晟喆 来自单位:齐鲁交通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