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8 19:31:51
点击:
8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员作风建设与改革发展专题培训班,与一校三地58名同仁相会于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回望五天的培训,时间虽短,足以让信仰拔节;课程虽短,已让能力提升;相聚虽短,已然让友谊生根。我们在这片革命红船起航地,近距离体悟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在这片改革开放先行地,探究杭州“六小龙”横空出世的深层逻辑;在这片新思想萌发地,具象化地感受真理的思想伟力。
我们在这里领略了浙大“求是创新”的百年风骨,欣赏了课堂内外铺陈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师资力量选配上,专业理论大咖与一线实务大拿的“双师”协奏,既有深耕理论研究的教授,也有长期奋战在组织工作一线的实务专家,他们或循循善诱、金句迭出,或案例串讲、情景代入,让知识如涓涓细流进入我们的脑海。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高线引领和基线夯实的“双螺旋”,既有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高端讲座,又有高校党务干部必备的行政管理、文稿撰写“工具课”,启示我们既登高望远,又躬身笃行。同时,寻根溯源和科创中心的“双场景”,让我们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回望初心、在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触摸未来,“大党大国”与“一流大学”在同一时空交汇,让我们的视野宽度豁然打开。实操维度和技术维度的“双驱动”,锤炼了我们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一融双高”专家讲授与党史足迹沉浸式情景模拟交替进行,时代思想讲授与人工智能赋能演示相映成辉,改革创新本领在互动中不断提升。课堂上,学员座无虚席、互动热烈;现场教学中,我们以脚步丈量、思考随行;分组研讨中,大家积极交流、有效建言。全体学员以“空杯”心态勤学、以“满格”状态深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校组织员队伍的朝气与活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浙”里读懂“国之大者”。浙大校歌“树我邦国,天下来同”唱出了大学与国家的休戚与共,与我们山大“为国育贤”的百廿初心遥相呼应。培训中,沈文华教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高校组织员必须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最高准则,必须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去看待工作。陈晓伟教授从“三个不是”,为我们揭示了作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历史与经验、抓手与途径,让我们看清要以作风之变撬动发展之变,方能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赛道上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在“浙”里体悟“求是创新”。走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扑面而来的是“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区”无缝衔接的“融合链路”,让我们震撼于“从0到1”的原始突破,也感动于“国之重器”迭代升级的艰辛求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在这里得到了落地落实,如半导体晶片、奔跑速度领先世界的四足机器人等。“党建链赋能产业链”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打破了惯性思维,看到了‘活的党建’,这比任何教材都生动。
在“浙”里回望“初心之源”。我们循着“一大”代表们的足迹,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穿过近代屈辱的惊涛、建党的星火、社会主义建设的澎湃春潮,直至新时代的复兴巨澜。在纪念馆党旗前,我们列队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词回荡在耳畔,更沉甸甸地落在肩头;在沉浸式党建情景模拟里,我们踊跃抢答党史问题,在“黄洋界保卫战”“四渡赤水”模拟战斗中“分工协作”“冲锋突围”,展现了团结战斗风貌,深深地感受到“红船精神”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在“浙”学会“迭代跃迁”。DeepSeek与人工智能时代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思维与理念变革、行政管理与文稿撰写等课程,聚焦组织员岗位的核心能力,直击组织员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专家教授将政策理论条分缕析,佐以浙大一线鲜活案例,帮助我们提高“政治三力”以及数字驾驭力、改革攻坚力、文字表达力,让我们收获了新理念,更提升了服务校院发展的能力本领。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我们将以“红船精神”为帆,把南湖汲取的信仰之力带回学院,层层传递到系所、支部、团队和班级,用党的创新理论解难题、强信心、聚人心,打造作用发挥突出的师生党员队伍;以“求是精神”为桨,把浙大“求是创新”的学风与学校“勇担使命、敢闯敢创、全面图强”的要求结合起来,转化为破解党建问题的实招硬招,提升学院基层党建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以组工干部为名,牢牢扛起党员发展“第一把关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双重使命,把个人岗位置于学校“一五七九”战略中思考谋划,将学习所得全面贯彻运用到工作中,服务学校战略大局,精准回应学院所需,为校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工作人员 董林聪 来自单位:物理学院 责编:谢婷婷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