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20 20:04:39
在宝钢教育奖颁奖仪式上,我接过了烫金奖章。得知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后,我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三载光阴如潮水般涌来。
站在大学生活的尾声回望,我愈发体会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这十二个字的千钧重量。母校赋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饱含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基因序列。三年来,我努力在山大提供的广阔平台上实现多维成长,清晨的图书馆见证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孜孜以求,深夜的实验室记录着技术攻关的点点滴滴。我行走在四省八地的乡村、社区一线,从青涩的新生成长为大型赛事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人,从初次设计实验的忐忑到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的从容,再到如今带领学弟学妹一同站上梦寐以求的大舞台,每一段经历都在诠释“崇实求新”的山大校风,共同编织成我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图谱。
一路走来,这份荣誉背后是名为“培育”的浇灌。学校完善的科创培养体系,让我们的奇思妙想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土建与水利学院的扎实培育,将工程人的责任与担当刻进我的心中。对我而言最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本科导师刘人太老师与张志朋、马晨阳两位师兄,他们是我科研路上的引路人。记不清多少个时刻,老师和师兄不厌其烦带我一遍遍过数据、磨方法。从一窍不通到懵懂入门,是他们手把手领着我,走过了最踉跄的那段路。如今,我竟也能作为学长,将这份所得传递给学弟学妹,这种感觉,奇妙而温暖。
前行路上,总有温暖托举。王超副书记和何玥导员说过的“不用怕,学院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是我每一次选择勇往直前时最大的底气。项目攻坚陷入僵局、赛事打磨反复受挫,过去那么多个几乎要将我压垮的深夜,是晓雪姐、炳楠哥、雪松哥的陪伴与点拨,让我在快要放弃时,又燃起一丝倔强;而每当我快要迷失方向,范书记和南老师总能一针见血,为我拨开迷雾,点亮前路。感谢团委老师与学工老师的托举,感谢师友亲朋一路相伴,更感谢那个在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都不曾放弃的自己。青春有几个三年?三年,从门外到台前,从旁观到主创,几番身份转变,一颗真心不改。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面向新征程的起点,令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时代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将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书写山大人的时代答卷。

【作者:2022级本科生 赵晨 来自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 责编:谢婷婷 程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