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演讲比赛参加者 李晓慧

发布时间:2019/03/08 08:31:05     

3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努力变得积极向上、元气满满的一天!

今天最值得记录的应该就是晚上参加的“红色之路”第一届马克思主义主题演讲比赛的初赛了,虽说仅仅是初赛,可也是对演讲稿的一个确定了。

参加这个比赛前,听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一直都感觉这个名词是活跃在政治课本上的词语,那么的高高在上,与我的生活似乎毫无关系。当今天真正为了演讲稿坐下来思考的时候,才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真的跟我们无关吗,仔细思索,我们会发现,并不是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无处不在。

就拿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变这条理论吧,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就像进行诚信1+1时的我爱记单词一样,所谓21天养成一个习惯,即使在这个习惯中我们每天背的单词很少,持之以恒,天长日久,量的积累带来的也会是质的飞跃,可能与别人的四六级成绩的差距就产生在这不知不觉间。还有读书和运动,就像我一位老师曾讲过的,边际效应递增的两件事,一件是读书,另一件就是运动。在初读完第一本书或者运动第一天的时候,我们不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和不同,不会感受到思想的提升,不会看到心心念念的马甲线,但只要肯坚持,达成了量的积累,总还是会有收获。

还有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我一直相信福祸这种事情是会相互转化的,凡事可能有好的一面,也可能有糟糕的一面,可能有积极的一面,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而我们在对待事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

突然想起上课时老师让我们找的专业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感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完美的诠释。比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它告诉我们看待交易和事项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还有客观性原则,它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客观,重要性原则告诉我们在矛盾中要学会抓主要矛盾等等,只要肯去思考,我们会发现事物之间微妙的联系。

今天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离马克思主义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马克思主义无所不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学到的理论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将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也将用实践来检验真理。


【作者:2016级本科生 李晓慧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王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