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里土陶传承人采访者 杨蔷

发布时间:2021/08/18 20:53:23   点击:  

8月1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传承人甘言地老师进行了一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电话访谈,从伏里土陶的历史、用材、技艺、创新聊到对传承的看法。当谈及制作伏里土陶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甘老师答道:“第一,良好的美术基础。第二,浓厚的制陶兴趣。第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第三点至关重要。刚学制陶,很少有收益,因为作品的市场认可度不高。很多年轻人一听两三年后才有收益,就不愿意学,所以在制陶工艺和文化传承上也有一定难度。”

听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不乏急功近利的人,他们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宝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令人痛心。但令人欣慰的是,仍然有一群人,静下心来做事。为延续非遗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精雕细琢,认真负责;他们坚持创作,刻苦钻研;他们顺应时代,推陈出新。他们是最可爱的匠人,怀揣着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学习成长,不断雕琢作品,打磨技艺,与时俱进。

对此,我佩服不已。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初心——继承与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体悟到了他们的真心——热爱与珍惜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十分佩服他们的匠心——对待非遗创作的恒心与韧性。

敬佩之余,通过查阅资料和电话访谈,我对非遗文化产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相比以往,要推动非遗的保护与发展,绝大时候需要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但毕竟传承人的力量是单薄的、有限的。而如今,政府鼓励发展非遗文化,合理开发文化产业,将“非遗”和旅游、就业等领域相结合,不但能够促进就业,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能弘扬非遗的宝贵价值,展示非遗的时代特色,更好地将非遗文化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开发非遗文化产业着实是个助力文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手机上划过一张张甘言地老师发来的伏里土陶作品图,我不由地陷入沉思。再次思考像我辈年轻人,面对非遗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更应该力图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构筑文化认同,贡献新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是本次电话访谈甘老师教给我的道理,我一定铭记于心,砥砺前行!

土陶《出门戴口罩》 作者:甘言地

土陶《重拳出击》 作者:甘言地


【作者:2020级硕士研究生 杨蔷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王晓萍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