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30 20:15:38
点击:
生育与人口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从传统的观点上来看,由于传宗接代思想,农村是中国的生育高地,本应成为生育锐减大潮下的中流砥柱。但根据本团队前期发放的问卷分析,我们惊讶地发现,乡村的生育率和城市的生育率几乎持平,不断下降,甚至有的地区的生育率低于城市。为了进一步探究农村的人口生育情况,我们团队实地走访了山东省德州市闸子村、枣庄市滕州西岗镇、栖霞市西城镇,以求深入调研乡村面对生育的态度。
在真正来到乡村之前,我们认真设计了一系列调研问题,信心满满地希望可以跟乡村的青年人进行深入交流。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在乡村中徘徊了整整一个小时,目之所及处都是紧闭的大门和充满警惕的土狗,伴着和煦阳光的只有在村头安然聊天的老人,田间地头只有追逐奔闹的孩童。从老人口中我们才知道,整个村庄的年轻人或者走出村庄到大城市求学打工,或者就近到附近的县城打工,放暑假的孩子们没有去处,许多都托给了老人。“小孩天天玩手机,咱也管不了,他们(孩子父母)的事咱根本插不上。”一位因为常年在田地中劳作而满脸沧桑的老人无奈地说道。
太阳渐渐落下山头,年轻人才渐渐拖着满身疲惫回到村子。当我们表明身份后,许多人像是终于找到了抒发感情的渠道,对我们说出了平时埋藏在心底的话。“现在的农村,生男孩就得准备几百万买房,村里的房子还不行,必须得买个镇子或者城里的房子。你要是不买房、准备彩礼,哪个女孩愿意跟他。我这连着生了俩小男孩,实在是不敢再生了。”一个骑着电动车的青年男子边说边摇头。“绝对不考虑再生孩子了,现在一罐奶粉都多少钱了,上学也要花钱,我们平时也管不了。生那么多还是跟我们一样去打工,还不如少生两个。”一个中年妇女无奈地说。
虽然如此,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家的严格限制课外辅导班、限制过高财礼、限制婚礼铺张浪费等政策,在本来已经悲观的人们心中重新种下了一颗火种。“国家都说了不能课外补习,咱的小孩不就更有可能考个好学校。”牵着孩子的母亲对我们笑着说,“如果以后教育都公平了,我会考虑再生一个。”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走出了舒适圈,学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深体会到了政策背后投入的心血与对人们生活的明显改变。我们将会尽我们所能,结合导师的帮助与平台,为尚在萌芽阶段的“三孩政策”提供山大方案。
【作者:2020级本科生 曹荣素 来自单位:经济学院 责编:王浩铭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