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3 20:26:21
点击:
“她对我一往情深,我对她也一往情深。”这是臧克家在80多岁高龄时写给山大的话,也是我博士论文致谢的第一句话。2020年10月,我领到了山大博士毕业证,毕业的欣喜与离别的不舍在心头汇集,满含泪水与相伴七载的山大说再见。毕业后,我无心天南海北的际遇,满心眷恋地留在山东、奔赴山海。
去年的山大校庆日,恰是我入职中国海洋大学的第一天。从学生到教师,从山大到海大,我跃入人海,走入海大,努力成为一朵奔涌的浪花。许是山大前缘未尽,相思未已,冬尽春来,我又以博士后的身份归来山大。在外人看来,此番“折腾”,令人费解且损失巨大。但在我心中,此次“归来”,亦得“心安是乡”。《大学》有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需要聆听自己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声音。我一直都是个重情且恋旧的人。即便知道远方的星辰大海和樱花盛开万般美好,却仍然对厚重的山大、朴实的泉城念念不忘,遂选择回到母校继续攻读压力山大、未来未知的博士后。
齐鲁青未了,山大情未了。20岁那年,我来到112岁的山大读研。28岁这年,我继续以博士后的身份陪伴120岁的山大庆生。岁月流转,四季变迁,山大和我都在成长和变化,但不变的是我对山大的热爱以及山大对学子的爱护。而能够痴心不改地爱着山大、陪伴山大并被山大善待,也是我的幸福。这些年,我在山大的济南、青岛校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青涩女孩成长为沉稳笃定的女博士,收获了无限的美好与情谊,也对“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融为一体的“山大基因”有了更深的领悟。今年春天,当我重新踏入山大校园,有种重逢故人、回到故乡的亲切。我贪婪地行走在每一个熟悉的角落,肆意地品读每一个校区的风景。尽管我成为手持教工卡的“博士后”,却仍沿袭着读博的习惯,背着书包去图书馆自习、去餐厅吃饭,又能偶遇熟悉的面庞,又能听到亲切的寒暄,我像从未离开过山大的旧人,怀着旧情结开启新征程。我对山大的认识更加深入,自习的足迹也从熟稔的洪家楼和中心校区变为千佛山、趵突泉、兴隆山校区,但无论身在何方,都走不出山大的怀抱。我用心地经历着、珍惜着山大的所有,一如初见之欢,亦有久处不厌。
山大往事历历在目,山大风景镌刻于心。记得初读博时,尚未料到读博之路如此艰难,需要面临无数未知的难题与挑战,需要经历漫长的孤独与求索,需要炼就强大的内心与意志。直到后来在书山文海里跋涉,在千锤百炼间省思,在夙兴夜寐中辗转,才意识到困顿是读博的常态,失败是必经的考验,坚持是唯一的选择。也曾通宵熬夜,也曾守望黎明,也曾失败气馁,也曾无助哭泣,但当学有所获时,一切苦涩都是值得的。我们都在经受考验、品味孤独,却依然选择相信努力、相信未来。由于政管学院从洪楼校区搬迁到青岛校区,我的思念也在两座城市蔓延。两所校区气质不同却各具风采。我爱极了洪楼校区的温馨质朴,我记得依次盛开的春花、夏日斑驳的林荫、飘落满径的秋叶、冬天簌簌的雪花,我记得栖于枝头的鸟儿、蹑于丛中的猫咪、隐于暮色的楼宇。同样,我也喜欢青岛校区山海之间的辽阔景象,朝暮之景不同,四时之景不同,海上日出、潮起潮落、孤帆远影、海滩飞鸟的如画风景,总能令人静思学术与人生。每每在图书馆临窗而坐,东望是海天一色,西望是夕阳晚霞,身旁是学子苦读,俯首是书山有路。每每回想起这段纯粹、充实的求学时光,都是知足的。
从学生到讲师到博后的经历,也带给我更多思考。德高学高,方位人师。我的导师王韶兴教授曾说:“一流老师教境界,二流老师教方法,三流老师教知识。多年以后,学生们仍能想起的、沉淀于心、外化于行的那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所得,才是教育的意义。”他教育我们做大气之人,用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去做学术研究,他教育我们读书、做人、做学问要厚实、朴实、务实、扎实,厚积薄发而非急功近利,朴实踏实而非华而不实,务实进取而非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而非浮于表面。去年校庆日,我第一次踏上讲台,为年纪相近的100多名学生上了第一节课。望着讲台下优秀的学子,从他们或凝望或认可的眼神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意义,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我认识到,教师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启迪智慧、熏陶人格、塑造灵魂。倘若自己的某一句话在某个瞬间对某个学生有过一丝触动,促使他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学以致用的人,便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价值所在。而无论是治学还是为师,都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脚踏实地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坚守。
一朝山大人,一生山大情。每个山大人都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山大的熏陶,山大带给我们的知识、精神与品格,将伴随并激励我们一生。无论何时,山大都是我“宛如初见”的怦然心动,也是我“犹如旧人”的深情眷恋。
注:本文为“百廿校庆作品征集”活动投稿。
【作者:2021级博士后 何淼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何语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