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大日记:文学院 李子路

发布时间:2013/04/22 18:23:54   点击:  

4月22日
  三天了,雅安成为我们最牵挂的地方。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心终究是联系在一起的。这颗心是对脆弱生命的怜悯,是对自然的敬畏,是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念。
  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雅安地震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关心人员的伤亡情况。作为一名新闻系的学生,2008年的汶川地震,媒体的铺天盖地的报道还历历在目,那时我在复读,深刻地记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场景。与上次一样,这次的雅安,包括之前的玉树,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雅安地震发生不久,全国人民就动员起来,在网络、媒体、非政府组织、军队等领域中,都进行了即时和有效的行动。
  这些都让我联想起2008年的汶川地震。与那时相比,我们此次的抗震救灾不得不说变得“从容不迫”。首先,中央反应及时,领导层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指导工作,体恤人民,安抚群众。第二,网络关于抗震救灾的组织,多的是理性,少的是冲动。广大网友,包括意见领袖在内,都总结和吸取了上次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除在微博上发布悼念和祈祷的言论外,还发布一些汶川地震救助经验的总结,让灾区百姓和社会救助人员受益匪浅。第三,我们已经建立了重大灾害的救治机制,所以,我们看到了紧张但井然有序的部队调动和物资调配。
  身为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更关注的是新闻媒体的反应和对雅安地震的报道。在汶川地震中,新闻媒体存在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镜头暴力大量充斥着媒体。雅安地震,央视率先作出了表率,不仅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立刻转入对雅安地震的报道,还停掉了当天全部的节目,24小时滚动直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级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前方记者不再对着刚救出的人员紧追不放,甚至干扰救援,而是作为第三者如实地记录这些场景。我们看到了“最美新娘”、“小震生”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这些让我们在紧张的救援中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生的希望和伟大。
  在“雅安不哭”的标语遍布大江南北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就在上周日的的校园涂鸦大赛中,同学们用画笔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他们写着“雅安加油”、“祝福雅安”的话语。在兴隆山校区,在种满寓意圣洁、顽强生命的白玉兰的路上,一束束烛光,象征着生命之火,“天佑雅安、共同祈福”。愿这一份份来自黄海之滨的祝福翻山越岭,带进本应美丽富饶的川蜀之地。
  人们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心灵的脚步会穿越千难万险,抵达彼岸。


【作者:文学院2012级研究 李子路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