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图书室值班学生 黄静

发布时间:2022/01/08 19:29:26   点击:  

1月8日 星期六 晴

在文学院图书室值班已一年多,时常被图书室的“藏品”惊喜到。这里存放的,可以说是一整个文学院的历史。今天值班的任务是送一批老书去编目,这些书在房间里存了几十年了,拿出来的时候都“掉渣”。有多年前盖着“中参室”印章的书,也有旧报旧刊,有文院老先生们捐赠的个人藏书,也有学院过去的各种档案,一本本看过去,几十年的日新月异就在眼前展开,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旧报旧刊是最直观的,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每本杂志都鲜明地呈现着当时的社会热点、学术关键词和研究风向。1954年6月的《文艺报》首页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1992年的《泉城周报》刊登着每个电视台预计播放的电视节目;一本厚厚的《民间文学资料》,油印的装订本,密密麻麻地写着中文系师生在1954年到山东沂水搜集的民间歌谣、故事等。一个鼓鼓的牛皮信封,装满了学生的“古文字作业”,手绘的甲骨文拓片和手写的长文,认真程度足以让“电脑论文”选手羞愧;旧报纸层层包裹着的,是一堆老胶片,灯光下可清晰辨认,正是封面标记的“敦煌莫高窟花砖拓片”;一沓长长的卷子,是往年的“山东大学文科科研成果表”;找到几本中文系“学生登记表”,随手翻开1955级的册子,刚好翻到李万鹏老师的,巧的是上个月我们刚把李老师捐赠的图书整理上架,现在已经可以借阅了。看着这些书籍、材料,出于条件限制,那时不能电子化的信息,书写、阅读和传递都艰难地多,但见字如面,透过这些文字,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温度和态度。

在院图书室值班不仅是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图书室有丰富的专业书籍、学术期刊可供借阅,还有敞亮的阅览室可以读书自习,以及能够讨论、休息的空间“阳光书吧”,整个五楼墙上的照片展示的是文学院的历史变迁。近距离接触文院历史总会不断增强让我对山大中文人的身份认同,也常常提醒我见贤思齐,认真钻研,传承文院精神。


【作者:2021级硕士研究生 黄静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卞悦悦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