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7 10:35:03
点击:
盛夏时节,学子归家,心儿变得轻盈,学习的步伐却未尝停止。今天,山东大学第四届国际组织人才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的课程已经过半,而精彩的分享、思想的碰撞仍在继续。
上午的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口语传播系主任徐力老师带来,主题是“演讲与交际——认识口语表达的技巧”。讲座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口语概说,该部分又可细分为“什么是口语”“口语的特征”和“口语的功能”。徐老师将专业的传播学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化实例相结合,使我们对口语表达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真实客观的认知。二是关于口语表达的创作,徐老师以演讲为例,帮助我们搭建口语创作的框架,了解议题的产生和思维的“蜂巢”,学会编织信息点,合理进行词语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同时兼顾语言的艺术性。三是口语表达的交际要素与跨文化传播,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社会表演理论,懂得了说话的规则,也认识了文化深层的“次序”问题,并将尊重、平等、关怀、诚实的原则深埋心底。讲座结束后,大家还与徐老师对于幽默感的培养、脱口秀的门道、体育赛事的解说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收获颇丰。
下午的工作坊活动是公益性项目设计与竞标,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同国际组织官员的角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与解决问题的具体项目方案,竞标10万美元的项目基金。我们中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有国际劳工组织,有联合国妇女署,也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家的宗旨和职能不尽相同,却都在为贫困地区女性赋权、教育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其间,我们因同伴的奇思妙想和精彩展示而雀跃,也对大家的深沉积淀与高效实操而感佩。其实,哪一组织能够获得这1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早已不那么重要,因为大家协同合作、建言献策、不断修正和交流讨论的过程才是最为难忘和有益的。
国际舞台上的口语表达是一门艺术,它的理念是远大志向,手段是灵活智慧,效果是高质高效,是“志”“智”“质”的展现。国际组织中的项目竞标是一项佳作,它的理念是博大胸怀,过程是拼搏争取,效果是生机勃发,是“博”“搏”“勃”的彰显。
复盘一天的收获感想,细数一周的滴滴点点,倍感充实和振奋。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道路如此漫长,而我们已经在路上。
【作者:2021级本科生 苏惟妙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吕晓婷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