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19:50:00
点击:
今天是我在“希望小屋”的第一节课。
早在六月中旬,我们的队伍就联系到济南市历城区的团委帮忙询问当地“希望小屋”的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意见,看他们是否愿意把假期的一部分时间交给我们安排。经过了团委的走访协调,最终团委交给我们的名单上的这几个小朋友和我们团队也算得上是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关系了。我希望我们有一个愉快而圆满的课堂,不辜负彼此的信任。
我要教的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我们约定的上课时间是上午九点。为防止小朋友忘记时间,我在前一天晚上发送了腾讯会议链接,在上课前五分钟再次提醒。很完美,小朋友在九点钟准时进入会议,这是一个愉快的开端。我把语文课作为第一节课,因为我觉得语文课上有更多让孩子表达的机会,可以增加沟通,很好地拉近我们的距离。我准备了三首课本里的古诗和一首课外补充拓展的同题材诗歌。在之前的交流中,孩子的家长反映他语文不太好,所以我本来准备好要打一场“持久战”;但实际上小朋友学得很快,注释、译文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学习生字、多音字时多花费了一些时间。一个小时下来,课内的那三首已经学完了,小朋友也不像开始时那么紧张,有时还会饶有兴致地主动聊起他平常的趣事,课堂氛围非常愉快。
下课了,效果出乎意料的不错,小朋友很配合,课堂也很充实融洽。回想起昨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地看我准备的课件,猜想小朋友会不会配合回答我的问题,担心小朋友会不会觉得我的课没意思,怀疑我会不会很快地把准备的内容西讲完而草草结束第一节课。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算是完美地实现了对自己的期待。
“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的圆满结束让我忐忑的心稳定下来。现在,我对小朋友有了更多了解,也讨论了接下来的课程安排和讲解的重点。我会用心为每一节课做好准备,与小朋友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丰富彼此的假期生活。
【作者:2021级本科生 孙嘉路 来自单位:哲社学院 责编:汪冰倩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