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谈“核”容易宣讲队队员  潘恒洁

发布时间:2022/08/05 21:02:06   点击:  

8月5日 星期五 晴

在你眼中,2100年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在六安市皋城中学的课堂上,我问了同学们这个问题。“高科技”“太空旅行”……谈起这个问题,同学们明显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畅想未来。

“都有可能,但或许因为海平面上升,一些人失去了他们原本的家园;或许我们无法在太阳下正常生活;又或许大自然会彻底抛弃我们。”我说。同学们明显安静了下来。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向他们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

首先,我为他们介绍了这两个概念的涵义及提出的背景,重点介绍了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同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双碳”目标能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环境问题话语权,对我国具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接着,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我们国家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政府、企业与个人的义务。讲到这,同学们认真地点了点头,好像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将话题引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碳’”上,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培养助力目标实现的责任感,旨在教育孩子们如何用实际行动助力“碳中和”。

下课铃声响起,宣讲也临近尾声。我问同学们:“还记得开始时我描绘的2100年世界的场景吗?如果不想我们的地球变成那样的话,就把刚刚所学到的知识全部都应用于实践,从自己做起,低碳生活,好吗?”“好!”同学们热情回应,掌声也随之响起。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共同携手,不论身份、不论年龄。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同学们或许还难以对这些概念与政策有多么深刻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一定已经种下了环保的种子,在日后的辛勤培育下,小小的种子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终有一天,这些树将会汇聚成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


【作者:2021级本科生 潘恒洁 来自单位:外语学院 责编:王亦婷 赵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