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2 20:50:42
点击:
雨后微风清凉,绿意新焕,沁人心扉。
伴随着潍坊市一场大雨落幕,我在潍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行政庭一个月的见习也落下了帷幕。这份见习是作为“研法·在路上”小队实践活动的一个分支,主题在于走进法院,研究行政案件的审判;同样,也是我第一次深入走进行政法庭,接触、研究各个真实的行政案件的学习之旅。在这将要离去的最后一天,我有一份特别的收获。
如往常一样平静地理顺卷宗,我的心却没有那么平静:我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庭审。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虽说未来与法庭的交集可能会有很多,但彼时心情还是兴奋而紧张。检查好衣着,便与其他的法官们一同前往法庭。踏入法庭,环顾四周,庄严的红木座椅,排列整齐的旁听席,红色的壁纸,中正对称的审判席,无不彰显着法庭威严。在今天开庭的前两天,我就开始研究这个案子相关的信息。我认真读了上诉状、答辩状、证据;反复研读,找出案件最关键的争议点;我也与资深的判案法官进行了交流。至此,对这起案件我已经有了具体了解。我实习的收获之一就在于,在实践中明白了原来要想判好,或代理好一个案子,首先要全盘掌握信息,其次要有所侧重,构建自己的理解体系。我想,这便是老师常说的“死记硬背法律条文,不如理解运用法律条文”。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来到庭上,我聚精会神地听取了双方答辩,从他们的话里再去印证提前梳理好的争议点,做到有针对性。在研究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主体特别引起了我的关注。行政庭的特别之一就在于,行政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是审理“民告官”案件的。我观察到在今天的庭审中,政府机关人员作为被告,却保持着谦和姿态。刑事案件开庭,双方各执己见,往往有对抗之意;民事案件开庭,涉及经济利益纠纷,常常各不退让。而行政案件开庭审理,目的则在于官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沟通,保护老百姓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政府在管理中的问题,促进依法行政。双方自然也要讲究法律条文、谁对谁错,依法审判,但在我看来,行政案件中行政与司法的“梦幻联动”却多了一份“行政为民”的柔情。同时,严格依法审判,不搞“官官相护”更是体现了法制社会的阳光。
庭审结束了,实习也告一段落。但我想,这次宝贵的行政庭实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开端,让我第一次从书本走进实践,切实点燃了我对行政法分支的兴趣。行政法注重程序,以往我曾觉得程序繁杂枯燥,而通过这次实习,将每条程序与案件背后当事人的诉求与利益联系起来,我感到每条“不起眼”的程序都是那么鲜活,也许某道细小的程序便能决定是否胜诉。同时,行政法从不“孤单”,它与各个部门的法规接轨,服务着许多不同的部门、群体,具体案件中,还会涉及到广阔的专业知识。
我仍沉浸在庭审与办公室的审理氛围中,却已不知不觉走到了法院的门口。绿叶鲜润,神清气爽。高新法院实习记,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作者:2021级本科生 郑晴晴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何悦宁 张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