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5 21:39:56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今天,徐国亮教授邀请了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在逸夫信息楼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术报告。讲授期间,何中华教授金句频出,使得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十分深刻。
何中华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其中重点讲述了第一部分的“三个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于第一个结合,老师说“你读不懂中国,就读不懂毛泽东”,告诉我们不拘泥于具体的词汇,不要教条主义,才能走好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老师又说“学习哲学就是从‘上帝视角’审视这个世界”,教导我们要以一个大的视野去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关于第二个结合,老师讲述了革命的初衷从“为革命而革命”到“让人民富起来”的转变过程,谈到如今我们一直遵循的真理是革命前辈们一步一个脚印试验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其中,让我产生深深共鸣的是老师提到的“如今不是选择机会的匮乏,而是选择尺度的丢失”,这句话既体现了新时代的富日子,也让我们深入思考了日子富起来后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于第三个结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说的“软实力并不软”。文化、科学等没有物质的外观,它们是软实力,但它们的影响不可小视。那么为什么要完成第三个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发展迅速,但是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再就是要实现“中国梦”。现在的中国需要从文化大国跨越到文化强国,从量的概念到质的概念,老师就此讲述了文化强国的标准:人民文明修养高于世界平均水准,文化的国际地位要与发达国家的文化有对等性,语言的国际地位要跻身于世界主流语言之中。所以,现在的中国还不是文化强国。再一个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的需要,这个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将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成中文,第二步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实际,第三步将实践经验反刍升级为理论,第四步是反思意义上的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化的过程从自发变为自觉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第四步,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何中华教授重点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老师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阐述,让我认识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要求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既能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也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缺点。第三部分讲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遇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从表面来看,二者存在冲突;而从本质来说,二者又彼此相通。从时代性维度,这是前现代与后现代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相通;从民族性维度,中国文化与欧洲大陆文化有“亲和性”。第四部分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学理依据。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儒家的“践履”相呼应;二是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的“互化”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相呼应;三是“大同社会”愿景与“共产主义”理想相呼应。老师的讲述让我对于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系认识更加清晰了。
听完何中华老师的讲座,我收益良多,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认识进一步加深,我更感叹于老师对于学术研究的热爱。何中华老师用他的语言魅力和他广博的知识,给今晚倾听讲座的同学们上了深深的一课。推进中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2022级硕士研究生 王颂香 来自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张永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