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风”沂水民间文学调研团成员 衣柳霖

发布时间:2023/09/01 19:16:18   点击:  

9月1日 星期五 多云

9月1日,与魏然森老师再度交谈后,我坐在书桌前,面对长长的文字,掩面沉思。

与魏然森老师的相识是这个暑假不期然的欣喜。7月份,我与小伙伴们一道赶赴沂水,进行民间文学调研活动,可事情却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本以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民间歌谣、传说、故事,竟只有八九十岁的“世纪老人”才能回想一二。我们惊觉,民间文学在我们不经意的忽略下已然失落。

记得7月10日那天,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入沂水县文化馆,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得以与魏老师围绕民间文学这一话题进行深度访谈。作为沂水本地的国家一级作家,魏老师在文学创作之余长期从事沂水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对民间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访谈中,魏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民间文学的起源,阐发了民间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密切联系,更是活泼可爱地为我们讲述了当地许多民间故事传说。

交谈是欢愉的,可欢愉过后,却是深长的、不具名的失落。访谈过后,我们与魏然森老师仍保持着联系,探讨现在的文学,更探讨当初的文学。而当昨日,我们谈起早已陈词滥调的“文学已死”之时,魏老师却难掩悲伤与失落。他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刚成名,写出长篇代表作《浮尘》,甫一出版便被抢购一空。那时人们对于文学的狂热追求与对作家的崇敬是如今时代遥不可及的。我询问他对于民间文学的未来有何看法,魏老师回答道:“民间文学真的有未来吗?咱们也不知道。咱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它保存下来。至于它将来能否重新活起来,是我们没法预测的。”

文学,看似经久不衰、生机勃勃,可放眼望去,有多少人又有多久不曾完整地阅读过一本书了呢?短视频迅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可是内里的逻辑、史脉,谁又说得清呢?我只知这不对,人类从第一个音节的发出行至今天,那么多光辉灿烂的文学巨著,我们应当让它们继续流传。


【作者:2021级本科生 衣柳霖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程思雯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