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山东大学大学生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总决赛参赛者 刘芊蔚

发布时间:2023/12/15 21:01:03   点击:  

12月15日 星期五 雪

当不过分苛求结果,不把拼命追逐看成唯一目的时,幸运或许就会带着意想不到的好消息降临。

今年5月份,正值文化传播学院举办“文研杯”科研竞赛,为冲击“互联网+”“挑战杯”等更高赛事选拔种子队伍,我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玩泥巴”团队。这一次科研经历为封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们从阅读封泥典籍文献入手,在封泥文字、封泥所记录的官职、地名等方面都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今年10月份,学校发布了首届山大文科实创赛的通知。这让团队有了走上更大平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研究对象——封泥,被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了解。从文研杯时发现封泥上吏卒的指纹、体会历史的温情,到暑假社会实践时确认封泥的私密性和指向性、将制作个人特色的封泥引入陶艺通选课,再到文科实创赛时决定发挥封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制作齐鲁封泥地图,“玩泥巴”团队一直在努力构思宣传封泥的好点子。

我们有幸从453个队伍中晋级53个团队的决赛,这让我感到受宠若惊。欣喜之外,还要感谢学院一如既往的付出。比赛期间,文传就是每支团队最贴心的保障和最坚强的后盾。威海到济南的路程并不长,但自启程至终点,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学院老师的关心和嘱托。在我的印象里,济南是赭红色的,威海是青蓝色的,这两种颜色用来形容我所见过的两个校区,依然适合。然而不论处于哪个校区,只要一见到山海相映的山大校徽,或者仅仅是一种奇妙的氛围,就可以让人产生深深的归属感。又或许是身在家乡的缘故,在济南比赛,紧张的心情并不太多,反而是踏实的、安稳的。

评委老师们很和善,并没有问想象中“刁钻”的问题,而是与我们进行平等、专业的交流。老师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封泥作为研究对象。我回答说,第一次见到封泥,是在高中的古文字社团。直到大学研究封泥,实物资料也是负责社团的恩师寄给我的。研究封泥,一方面是实现着兴趣与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热爱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古文字小方向的实践。

上午的答辩结束后,我们成功进入了仅有八个团队参与的争霸赛,一直到最后幸运地拿到了季军的奖杯,其实都在我的意料之外。在此期间,我关注的并不是对名次的追逐,而只是希望善始善终。当“玩泥巴”团队的项目名字出现在季军名单上时,我激动万分,最先把奖杯照片拍给了朱新林老师。这时我想到老师之前提醒我们注意的关于“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在老师向我问出它们之前,我一直没有理顺我们的实践路径。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让它们在思维中不再隐藏时,我才真正明白我们的核心理念在于对封泥寻本溯源、在当下寓教于乐。

在答辩稿的结尾,我写了这样一段话:“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封泥值得被我们认识、了解。当然,不只是封泥,让更多文物与文化活过来,就在于让它们在更多国人的记忆里有处可安。”我想,举办文科实创赛甚至其他更多与文科相关的赛事活动,都不只是要竞选出最精彩的报告和最完美的展演,它们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内核是共通的,也就是用更有创意、更利于普及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更深厚的文化滋养,进而在生活中拥有更强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在做好每一件事、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时,好的结果自然而然会到来。这是朱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君子执其两端而叩其中,谦虚内敛,顺势而为;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学院的院训“传承文化、创新学术、涵养德性”给予我们的心灵与行动的滋养。


【作者:2022级本科生 刘芊蔚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张永昕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