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7 21:41:01
点击:
一周的时间会很短,因为它会转瞬即逝,一周的时间也很长,因为它充满意义。2024年伊始,我有幸参加了由山东大学和日本东北大学共同实施的“科技创新助力语言与文化传播”项目,赴日本仙台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学。
访学期间,我们参观了东北大学脑科学研究分科的fMRI实验室,观摩了日本中文教学课堂,参加了科技创新助力语言文化传播主题的系列讲座,以英语推介了山东大学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和东北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过程中充满了学术碰撞和思维拓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国际文化研究科的郑嫣婷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系列研究,深入浅出、层层分解地向我们展示社会互动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大脑机制。郑教授及其团队基于fMRI技术,探索了儿童和成人语言学习的关键维度,如社会互动、多模态学习和记忆加工等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学术报告之余,我们也与郑教授交流了如何使用现实增强技术建构数字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与社会语言学习的补充与互动。教育研究科的小屿秀树教授向我们介绍了用于治疗儿童自闭症的Keepon机器人,分享了产学研合作、推广研究成果的生动经历,鼓励同学们创新思维,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东北大学老师们的分享让我对实验语言学研究以及跨学科实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我未来的学术发展助益匪浅。转益多师是吾师,在日期间的学术活动不仅给予了我新知,同时也涵育了我在国际学术合作及跨文化交流方面更多的体会与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仙台这座宁静、温暖的海滨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与自然完美融合,房屋、公园都经过精心设计与维护,公共设施尤具人文关怀,人们也总是遵守秩序,相互尊重。鲁迅先生曾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如今东北大学的校园、图书馆都设有鲁迅纪念雕像,校史馆陈列了鲁迅在日学医的照片、笔记。通过校园参观,更加能够看见、理解留日时期的鲁迅,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澎湃诗句产生共情,亦能深刻地体会到鲁迅爱国、救国的意志与情怀。而今的中国早已不再似从前那般“寒凝大地”,但鲁迅锐利无比的勇气和拳拳赤子之心仍有穿越时空的感召力,鼓舞着我们把知识变成“显微镜”“望远镜”,回到生活、回到社会,以学术书写报国之志。
这次的访学日程紧凑、内容丰富,由兴趣到观察,达思考促反思,我们在一次次深入浅出的专题讲座中拓展了学术视野,在跨学科的文科实验室中学习了更多研究方法。非常感谢学院为本硕博学生提供的国际访学的机会,在“鲲鹏计划”的支持下,大家能够走进世界高等学府,亲身感受异国的语言文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全球胜任力,促进个人的学术规划和专业发展。
【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 李一琳 来自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责编:韩苇航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