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参加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数据洞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其中担任调研组工作。
今天,我采访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耽子镇柳村村委会村支书。我向张书记了解政府舆情监测的情况。我意识到,基层社会是多个较小的模块,小范围内很少依靠网络去发酵新闻。尤其是村子里,邻里之间发生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村内信息人们多是口口相传。所以,我和张书记交流时说,“舆情”通俗的讲就是“社情民意”。既然村子里很少依靠网络去传播和接受信息,那么关于社会舆情,也就是村民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对村委会甚至政府各项工作的评论和意见,村委会是如何监测的?
首先是承包到期的土地回收。张书记表示,这已经是多年遗留的问题了,而且近期属于农忙时期,所以解决的事务可能会到年底开始。然后,他再为我举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例子——田间路的修筑。从社情民意的收集到研判,再到真正实施乃至后续的反馈工作,张书记都给我详细作了介绍。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认识到,舆情监测在基层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网络舆情对于农村地区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村民之间的口口相传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同样能够反映出村民对政策、事务的看法和意见。村委会作为基层组织,对这类口口相传的“社会舆情”的监测和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实和村民的满意度。
张书记的举例让我明白,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并非只存在于城市和互联网中,它同样存在于田间地头。村委会如何通过这些细微之处去把握社情民意,去及时解决村民关心的问题,去提升治理效能,这些都是我作为调研组成员需要深入了解和思考的。
这次采访的经历,不仅让我对舆情监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在基层治理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将继续深入调研,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2023级本科生 荆方怡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谢婷婷 陈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