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7 20:07:03
点击:
“月下拨琴苏绣配,对花对酒鸳鸯对。”跟随山大苏州研究院传统文化课程的脚步,我们来到了著名的“苏绣之乡”——苏绣小镇,一起领悟两千多年的刺绣文化内涵,细嗅苏绣中江南水乡所氤氲的文化气息,赓续中华非遗脉搏里的文化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近距离观摩了苏绣作品。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苏绣分为平面绣和双面绣。苏绣一针一线之间串联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馆内二层苏绣作品《一团和气》中,苏绣用平针绣的方式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也还原阐释了华夏自古以来儒释道和平共处的和谐观。馆内二层立于展厅中央的双面绣名为《金丝猴与哈巴狗》,其因一体两面,一次绣成而惊艳世人。而苏州也正如一方双面绣,一面是古代的“状元之乡”到现在的“院士之城”,小桥流水吴风古韵;一面是现代化产业强市,精工重商。可谓唯美姑苏与富庶苏州双向奔赴。
透过苏州卓越发展的背后,我们应该思考苏州文化底蕴给予苏州城进步的精神养分到底是什么。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展馆中的顶级获奖作品的主人皆为卢福英女士。五十年如一日飞针走线,带着独创的苏绣技法惊艳世人,卢福英女士的成功绝非偶然得之,而是源于那份甘坐冷板凳的坚守。它是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的清醒取舍,是梁思成夫妇在古建筑衰落边缘不辞辛劳的奔波,亦是樊锦诗“择一事终老,我心归处是敦煌”的坚守。李宗盛在《致匠心》里写道:“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必须是安静安定的。”或许在世人看来,卢福英的工作枯燥乏味、缓慢少量,所有特点都与这个工业化的社会格格不入,但她却能屏蔽外界的纷扰浮华,心如止水,倾尽半生心血钻研苏绣这门古老的技法,其背后的坚韧淡泊,恰恰是这个社会所缺失的。
苏绣在一针一线中成形,成功的道理也隐匿其中。坚守初心,不务虚名,怀着删繁就简的生活态度,保持宠辱不惊的生活定力,则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再冷的板凳也能坐热,再远的路也能抵达尽头。
【作者:2023级本科生 邱怡飞 来自单位:能动学院 责编:谢婷婷 陈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