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寻迹赓薪”调研团成员 赵悉伶

发布时间:2024/08/01 21:20:50   点击:  

8月1日 星期四 晴

夏日午后,蝉鸣不绝,树荫下的光影斑驳陆离,添了几分静谧与遐想。作为山东大学“寻迹赓薪”调研团的一员,我踏上了探访荣获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的退伍功臣刘兴才爷爷的旅程。

我们到服务站时,刘爷爷已坐在窗边,他手捧茶杯,目光温柔而深邃,却也掩不住那份军人的英气与坚韧。在1977到1987的十年军旅生活中,刘爷爷从一名普通的瞄准手成长为班长、排长,直至副指导员、指导员,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努力,光是研读文字材料,便让人心潮澎湃。访谈开始后,面对我们的提问刘爷爷耐心解答,那幅属于军人刘兴才的荣耀画卷在岁月的打磨下更加熠熠生辉,我心中难掩激动。

心中有山河,自是风雨兼程不言苦,汗血写春秋,更有功勋赫赫卫家国。谈及比武夺冠和获得二等功与三等功的辉煌时刻,刘爷爷谦逊笑道:“或许是因为我更能专注和投入吧。”六秒多的瞄准速度,40秒修正量的绝技,无数的汗水与坚持才成就闪着光的荣耀勋章。随后,刘爷爷还分享了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临战训练和1984年国庆大阅兵的难忘经历,“训练之后衣服都是湿透的,腰带以上全湿透了,所有人严阵以待,坚毅的眼神、整齐的步伐,太难忘了。”听着刘爷爷详实地描述,军人的挥汗如雨和枕戈待旦都让我明白,是中国军人的矫健与风骨让阅兵仪式上东方大国风采尽显,更是中国军人的忠诚与英勇在祖国大地上筑起坚实不破的防线。

访谈中,刘爷爷还多次提到自己带过的兵,言语间流露出深深的自豪。他说:“训练的时候要求45秒钟都不能眨眼,大家都在坚持,战士们都很能吃苦。”刘爷爷告诉我们,正是这些训练,铸就了军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能,“中国人在军事上的机灵、灵活、聪慧,那是无可比拟的。”他的话语虽轻,却如重锤击鼓,让我深刻感受到军人的不易与伟大,而刘爷爷这份对战士的肯定与赞赏,让我更加敬佩这位功勋老兵的胸怀与格局。

不觉夕阳已落,访谈也接近了尾声。刘爷爷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将认真与刻苦作为人生的信条,将坚守与奉献当成矢志不渝的初心与梦想,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都是我们应该永远坚守的信仰。

走出服务站,我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敬意。刘兴才爷爷以热血铸就梦想,以信念淬炼本色。他的一生,像一门永不沉默的火炮,永远掷地有声向着希望,也像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应以刘爷爷这样的功勋老兵为榜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赓续薪火,再创辉煌!


【作者:2022级本科生 赵悉伶 来自单位: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编:王莉莉 董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