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童心”赴济南趵突泉社区文化授课志愿服务队成员 林洋

发布时间:2024/08/06 21:31:30   点击:  

8月6日 星期二 晴

我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我想在群山环抱的济南沉沉安眠,昨日彩虹般的回忆落入山谷。孩子们的笑脸,与稚拙但认真的作业字迹,一一在我眼前浮现。夜晚的幕帘仿佛又收了上去,阳光霎时又洒满了大地,我又回到了最初的时候。泉里访故人,童心植文脉,家国无负立斯文。

一笔一城一文章,泉不在深,有仙则名,有文则灵。我们文学院的几位同学与济南文物保护协会和趵突泉社区一道开展新融合研学活动,让当下与过去交响,学术与美育相携,讲好作家故事,传承济南泉韵。趵突泉社区服务站,枕泉而居,我们拾级而上,在服务站老师的陪同下,推开那个教室的门,吱呀一声,迎面扑来了整个夏天。“老师早上好!”十几张圆圆的脸如“向日葵”一般转向我们,清澈的眼神如夏日阵雨后碧蓝如洗的天空。一瞬间, 老舍先生“出现了”,好像摇着大蒲扇,笑着站在这群孩子的背后,看着我们如何讲好他与济南的故事。

老舍曾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 ”我负责创意写作课,选取的是老舍的经典作品《北京的春节》。老舍认可“化繁为简”,力求“把白话烧出香味来”。于是,我将老舍的写作经验与语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从“词”到“句”再到“段”,并融入老舍的平仄韵律技巧和精炼句子心得。

窗帘透过安静的光影,我的心情从一开始的紧张不安也渐渐平复下来。小朋友们似乎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落笔生花,各种奇思妙想在纸上纷纷书写,从节前的腊八粥到杂拌、元宵,从买年货到放鞭炮……小朋友们一步步由字词串珠成句成段,逐渐体味了语文之美。创作时教室一片沙沙声,分享时大家全神贯注。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认真,老舍的文思之泉在笔尖上,在言语中,在每个人的心里。

不知不觉,一节课已然走到终末。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的结尾与我们挥手作别。回想这节课的收获,我与同学们一同探讨了语言的创意实验,也感受到了老舍高超的表现艺术。在一片欢笑声中,我感到由衷的欢欣鼓舞。深吸一口气,走下讲台,队友们的拥抱十分温暖。从山大文院到趵突泉社区,从北京到济南,从大明湖到趵突泉,移步换景之中,泉流童心,文脉流传。济南的春夏秋冬是老舍的不解之缘,老舍的笔更滋润了一代代少年的心灵,熔铸了一个城市的灵魂。


【作者:2023级本科生林洋 来自单位:文学院 责编:谢婷婷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