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馆参观者 刘含章

发布时间:2025/07/01 20:40:27   点击:  

7月1日 星期二 雨

一场大雨冲刷了些许暑气。在静谧得能听到雨水滴答声的校园一角,此刻,一栋砖红色的建筑就安详地伫立在面前。抬头看去,“校史馆”三个字与上方的山大校徽被雨水洗去尘埃后显得锃亮。在建党节这样一个追寻来路、铭记初心的日子,我们实践团队走进了山东大学校史馆,来追寻山大人的来时路。

缓缓迈入正门内,冷气让路上期待而燥热不安的心瞬间平静下来。讲解员身穿山大志愿者的红色马甲,引导我们开始这场历史旅行。序厅正中“为国育贤”四个鎏金大字在灯下熠熠生辉。左手是山大创立初时众师生的画像,右手边则展示着山大的办学历史节点,我们一头扎进了追忆山大的历史旅途。

一单元门前“为国育贤”的匾和清代建筑风格的外墙把我们的思绪瞬间拉到近代。站在展览墙与陈列柜前,讲解员将山东大学堂这座近代教育起源性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创办初心娓娓道来。一路参观,山东大学的历史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大随时局变化而迁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山大又屡次更名、合校、搬迁。山大开创了文理合办等先河,山大人也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挺身而出,立于时代潮头。瞻仰墙上,伟大革命先驱和文理学者的肖像照环绕四周,灯光打过来,身处中央的我们感到踏实而温暖。触摸着不同时期的校门牌匾,我能感受到当罗荣桓、臧克家等校友从校门匾旁踏进校门时,兴奋之情一定不亚于今日的我们;能隐隐体会到他们看到这一校名时,心中默默生起的为国家图富强的决心。

从“冯陆高萧”到“八马同槽”,山大的治学事迹与成就,作为学生的我们已耳熟能详。此次在建党节参观,我们不仅梳理山大的办学历史,也在寻找山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斗的草蛇灰线。这一次,从讲解员分享的若干故事中,我们学习到了山大师生作为地下党成员时秘密而顽强的斗争,最终迎来了青岛解放;深入认识了学校的老校长、红色教育家成仿吾先生;深深为“双心”活动、为一直以来的“青春山大”自豪。

走出六单元背后的“百廿历史”,我们又走向“今日山大”的展览。今日山大,我们看到一批批优秀党员、共青团员的实践,看到了全面脱贫攻坚、攻克“卡脖子”技术后默默奉献的山大人。我们向前不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校友曹景芳看齐,也向无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的山大人致敬。

坐下捧起山东大学年鉴,我们意犹未尽,重温山大风雨征程。这次参观带给我们的绝不仅是校史展览这么简单。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文史出众、历史深厚的综合性大学,每个山大人都传承着山大的文化基因,拥有山大熏陶的独特气质。在强国建设征程中,山大人必会沿着艰苦奋斗的来时路,不忘百年初心。我们实践队成员在其中,也必将铭记学校办学宗旨,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刘含章 来自单位:电气学院 责编:谢婷婷 霍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