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公益团队赴河南确山——亚丑钺课程组主讲人 李昱琨

发布时间:2025/07/11 20:30:37   点击:  

7月11日 星期五 晴

此时,我正坐在回学校的高铁上,三天短期的支教时光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循环播放。我们无法判断某个时间的价值,直到他成为回忆。翻看着手机相册,一瞬恍惚,好像又回到了确山县第七小学的教室里。

作为大一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担任课程组的主讲,备课时的我是特别紧张的。每次打开课件和逐字稿,总是兴奋又不安:我担心我的课能不能通俗易懂,我担心小朋友会不喜欢我,我更担心我不能将亚丑钺背后的故事、蕴含的文化内容讲好。

此外,选择亚丑钺这堂课,不单单是因为它承载着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山东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更是因为它出土于我的家乡——青州,将它作为我站上讲台成为老师的开端,意义非凡。

课程开始,我带着小朋友们完成了背景介绍、钺的功能作用、亚丑铭文的讲解,然后在助教同学的帮助下,带着小朋友们开始了对亚丑钺的新创作。

不同的颜色在亚丑钺上被他们创造上了一层层充满想象的故事的色彩。课程结束,我特别感谢这群小朋友,他们亮亮的眼睛、灿烂的笑容、积极的配合,让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主讲体验感特别好。

除了担任亚丑钺课程组的主讲,我还开设了作揖礼与儒家文化探寻,学习古礼的同时,又把我高中时期最喜欢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句论语教给了小朋友们,希望他们能在此后的人生中,建立与自然的联系,看天地,也找自己;结合我喜欢的教育心理学,我还给小朋友们开设了一堂情绪心理课,希望他们能成为情绪的主人。

我还参与了其他课程组的助教。倾听小朋友的想法,在观察课堂行为中印证我所学到的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这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我也体验到了独属于老师的幸福:是绒花课程结束时小朋友递到我手里的戒指,小声一句“给你的”,又笑着快速跑开;是塞到我手里的一封封小信,有的会写的字不多,就用画画代替;有的努力记住我的名字,但写信的时候还是漏掉了偏旁,让人忍俊不禁;还有的有点害羞,却古灵精怪,在封面上一笔一划的写下“记得明天再看”。

课程结束时,我们给小朋友们看了山大的宣传片,也让他们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确山县作为山东大学的定点结对帮扶县,不少小朋友曾经来到过山大研学。看着小女孩写下“我要考到山大,去看姐姐看过的地方”,一瞬间有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实感。

教育的力量,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做到了讲好我都第一堂课,得到了带队老师和团队成员的肯定,看到了小朋友在我的鼓励下站起来讲了自己的想法,也看到了在我的引导下努力思考的神情。很幸运,遇见了一群特别阳光可爱的孩子,感谢他们带来的童心与能量,让我进入教室,就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相逢的意义,真的是彼此照亮。

这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喜欢的教育学方向,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莹烛末光增辉岁月,希望我们能为你们推开探索世界的另一扇窗,希望给你们种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静待时光沉淀,总会破土发芽。

此时,车窗外夕阳渐沉,但我知道灿烂如阳的你们正随朝霞冉冉升起。祝你们快乐成长,成为自己的小太阳。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李昱琨 来自单位:国际教育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