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韵新声——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20周年庆典音乐会演奏者 江卓然

发布时间:2025/07/12 20:05:02   点击:  

7月12日 星期六 晴

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的水晶灯,将暖黄光晕洒向舞台。我握着笛子候场时,目光掠过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忽然想起昨日武吉知马小学的阳光——那些透过棕榈叶落在孩子们发梢上的光斑,此刻仿佛也化作音符,藏在今晚的旋律里。

漫步在武吉知马小学的艺术角,空气中带着新加坡特有的湿热感,两旁贴满了孩子们充满童真和活力的画作。我和团员们正摆放着乐器,孩子们就像是春日的鸟儿,兴奋的围拢过来。我们笑着邀请他们试试:教男孩们双手捧起笛子吹入气流,教女孩们哼唱《茉莉花》的调子。那个起初安静的男孩,试吹笛子时涨红了脸,却在吹出第一个音时,眼里漾开笑意。

晚上七点,第一个节目《繁花似锦》已经准备登场。新加坡当地印度演奏家Lalit Kumar将与我们合作完成这首山东民间吹打乐。舞台上,锣鼓与唢呐响起,Lalit Kumar的鼓声便如流水般汇入。他的鼓点细碎而灵动,像是为吹打乐的旋律附上了一层薄纱。当唢呐的高亢、锣鼓的轰鸣与印度鼓的灵动在某个重音处交汇,整个音乐厅仿佛都在共振,台下观众的掌声早已按捺不住,夹杂着惊叹声涌了上来。

聚光灯下的我们彼此对视,那熟稔的眼神转瞬之间便已交换了彼此的想法,这是排练厅里积攒的默契。那些被铜擦磨破的手,写满谱面的音符记号,让我们从“各自为战”蜕变为“如出一人”。此刻的共鸣,不过是把排练厅的默契,搬到了更亮的灯下。

吹打乐过后,就来到了《笛缘》。这首由新加坡作曲家王辰威创作的双笛协奏曲,将由我和新加坡的余安之共同演奏。他吹奏的大笛以浑厚的声音铺开底色,像南洋的暮色漫过海面。我举起梆笛,清亮的音线如月光般跃出,与大笛的旋律交织,像两条结伴的溪流。两种笛音在高潮处碰撞又交融,台下响起会意的掌声,我知道,他们听懂了这“缘”字里的深意——不仅是乐器的相遇,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

整台音乐会在《新笑傲江湖》的豪迈中完美收场。谢幕时,两国的艺术家们共同登台,大家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掌心的汗与笑容里的真诚,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音乐的魅力正在于此——它能让最本土的声韵,在交流中开出最绚烂的花,让每个聆听者都明白,这世界的美好,本就该如此繁花似锦。


【作者:2023级研究生 江卓然 来自单位:艺术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