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6 19:01:06
点击: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围绕“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与“江南文化传承”两大主题展开调研。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发展动态,更让我感受到科技与人文交织的魅力,带给我深刻的思考与成长。
苏州研究院作为山大在长三角的重要窗口,为我们搭建了与地方政府、高新企业深度交流的平台。在研究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以及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切身感受到科技如何驱动产业升级。
在BioBAY,我们了解到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尤其是AI辅助药物筛选技术如何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工程师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如何优化生产线,让我们对“工业4.0”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苏州环保科技公司,我们调研了污水处理和固废资源化的最新技术,探讨了循环经济在长三角的实践路径。 这些参访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实验室的突破,更需要产业链的协同。苏州研究院的产学研模式,正为山大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优质土壤。
在科技调研之余,我们也深入苏州古城,探索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贝聿铭设计的苏博将现代建筑美学与江南园林意境完美融合,而平江路的古街改造则展现了历史街区的活态保护。我们拜访了苏绣和评弹艺人,了解到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非遗传播,比如VR苏绣体验、短视频平台上的评弹推广等。在苏州革命博物馆,我们回顾了近代苏州知识分子的救国探索,与山大校史中的“为国育才”精神形成呼应。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意识到,科技与人文并非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百年前,苏州的实业家张謇倡导“实业救国”,而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则需要在“科技强国”和“文化自信”中寻找平衡。苏州研究院的专家讲座让我对“新工科”与“新文科”交叉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苏州古城的街巷中,既能触摸到千年的文化积淀,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的脉搏,这种时空交错感让我对“创新”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作为山大学子,我们既要从苏州的产学研模式中汲取经验,也要思考如何将江南文化的精致匠心融入未来的科研与创业。
这次苏州之行,让我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社会,也感受到文化如何塑造城市灵魂。百年前,留法勤工俭学生为国家寻路;今天,我们在苏州探索的,是如何以科技赋能发展,以文化凝聚认同。这段实践经历,必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中,既保持技术的前瞻性,也不忘人文的厚重感,真正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
【作者: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 盛亚娟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一晗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