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中心暑期学校课程学生 张馥蕾

发布时间:2025/07/18 19:45:05   点击:  

7月18日 星期五 晴

“4个半天能做什么?”正如山大心理公众号推文里说的,心理中心的暑期学校课程,真是入股不亏!作为威海校区的理科生,早在选课之前,我就悄悄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去中心校区上课。没想到这份期待真的开花结果,我幸运地拿到了中心校区的学习体验卡。

初到心理中心时,跟着人流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作为威海校区心理委员工作站的骨干,心理中心本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场域——过去,我常常作为主导者带领同学们开展团体辅导;而此刻站在这里,我轻轻放下“领导者”的身份,变回纯粹的参与者,任由自己全身心沉浸在团体互动的暖流里。

在刘倩倩老师的《身心整合团体训练》与孙浩令老师的《艺术表达与情绪成长》课程里,我和其他团体成员一道,在两位老师的悉心引领下,沉浸式体验了绘画、音乐、舞动等多元身心疗愈方式。我们于团体互动中静静觉察情绪的流动,在轻松的游戏体验里慢慢探寻自我的本真,每一刻都浸润着疗愈与成长的力量。

记忆里最鲜活的片段,是那次户外蒙眼行走的体验——在同伴的搀扶下,蒙眼用触觉去丈量世界的模样。与同伴提前约定好“安全信号”,在无语言的交流中踏遍中心校区的角落。每个人都把自己完完全全交托给当下,指尖的触感、掌心的温度、彼此搀扶的力度,成了唯一的坐标。看不见的世界里,信任成了最清晰的光。

课程最后,心理中心老师带领我们互留便签。我从未刻意结交,分别时却收获满纸祝福——那些字迹里有真切的祝福,有“多来济南玩”的邀约,更有毫不吝啬的夸赞。

众人归位时,我见座位上仍有同学执笔书写。笔尖划过的沙沙声,在渐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忽然想起班级投票屡次落榜的失落,那些攥紧拳头却抓不住的认可,曾一次次藏在心底。此刻望着眼前一幕,执念竟在暖意中慢慢消散。

突然感悟,原来被看见从不需要刻意争取。就像这群素未谋面的人,愿为转瞬相遇郑重写下“再见”“祝好”,这份纯粹的暖意比任何选票都熨帖人心。

短短两天,从握手到告别,猝不及防的暖意让我懂得:团体的温度,从不是刻意热烈,而是有人记你名字,有人先递回应,有人把欢迎藏在倾听的点头里。

成长或许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与执念和解,带着轻盈继续前行。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馥蕾 来自单位:澳国立联合理学院 责编:王一晗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