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9:39:06
点击:
今日依旧是阴雨天,朦胧的雾气柔软地环抱住近处的青山。这样的天气与景色,在夏季,在我那位于海滨的家乡烟台,是极少出现的。当然,这里别样的不只是风景,还有人情。今日,我们支教队便前往赫章当地的彝族服饰文化馆,一览少数民族别具一格的服饰之美。
走到馆内,低头收好雨伞,再抬头,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色彩丰富,做工精细的彝族传统服饰。文化馆的负责人正站在这些服饰旁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们。负责人是一个有着和善面庞的女子,谈吐从容、态度亲切。在与负责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这家文化馆是一个家族的代代传承的事业,她的母亲曾是国家级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而她现在也是一名市级的非遗传承人,正在为了彝族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彝族服饰,不是只陈列在展柜中的脆弱的艺术品,而是承载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记忆、深深扎根于土地之上生长出的绚丽之花。在参观文化馆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彝族服饰与彝族人民的联结之深刻与密切。墙上挂着的精细服饰,是负责人母亲一针一线绣给爱女的新婚礼物;柜子里的清丽绣布,曾是乡下妇人披在桌子上的日常餐布;制作台上的羊毛毡,陪伴过婴儿时的负责人也拥抱过负责人的孩子。彝族服饰是美的,同时也是实用的。或者应该说,它首先是实用的,其次才是美的。彝族人民在努力生活的过程中从没有放弃过对美的追求,也正是因为这种暗含在服饰之后的追求,才使得这些服饰美得厚重、美得生机勃勃。

负责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试穿她亲手制作的彝族服饰。在亲身穿上这件衣服时,民族之美被进一步放大。民族服饰的魅力在于,仅仅陈列在展柜中就已经足够抓眼与美丽的衣服,在被人穿戴上之时,却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生机之美。民族服饰是来源于人的艺术,理应与人的活动相结合,保护民族服饰的秘诀,或许就是永远不要斩断服饰与生活的联结。
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时代风向,需要宏大的叙事,就像大海的浪潮奔涌不息;但同时,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结,需要细密的情感,就像清泉的溪流滋润心田。我们的先辈同处在一个华夏,共同眺望着更加幸福的远方。我们同处在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共同拥有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后辈分享者一个团结的故事,共同走向一个更加昌盛富强的明天。心与心的交互,代与代的传承,或许就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真谛所在。从北到南,从海到山,我们的双手紧紧交握,我们的脚步一往无前。
【作者:2023级本科生 罗木紫曦 来自单位:法学院 责编:王莉莉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