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9:50:36
点击:
华北平原的沃野在飞机舷窗外越来越近,窗外的云层像被打翻的棉絮,一团团、一簇簇地漫过天际,恍惚间竟与在广西见到的矿山雨雾重叠起来。那时站在旺官岭矿区的观景台,仰望恢宏的施工场景,山风卷着水汽掠过那块象征攻坚胜利的“治水丰碑”,碑上的字迹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清晰,记录下那片土地上属于山大的奋斗故事,让我心潮久久难平。

作为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到学校“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研究生教育五育协同工程”的实践活动中,前往广西北海、贵港与桂平市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行程。短短数日,我们踏入革命老区纪念馆触摸红色血脉,深入矿山突涌治理最前线感知科技力量,在全国重点实验室见证创新突破,更在一线工程人员的坚守中体悟何为“卓越工程师”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期间,我们到达攻坚克难的科研前线——山东大学华润矿山突涌治理课题组的教研基地和数个矿山进行实地学习。李召峰教授系统介绍了山大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院深耕广西、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累累硕果。更令人称道的是智能矿山系统的引入:矿山的实时动态尽收眼底,施工流程可视化呈现,科技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传统矿业的安全与效率,这本身就是“卓越工程师”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实践。在“五育协同工程”研讨会上,通过与华润水泥公司领导和学校老师们的交流,让我对母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胸怀与担当、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字招牌的分量,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五育并举”在此刻变得如此具体:以国家重大需求为最高导向,将专业智慧、工程实践与产业报国深度融合。我们对奋战在工程项目一线的无名英雄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回望这趟紧凑充实的广西行,它远非简单的参访学习。作为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学子,我深刻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意味着要走进如同矿山水害治理这样的真实科研现场,亲身感知工程的复杂性与前沿性,触碰国家重大需求的强劲脉搏。那份“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奋斗”的精神丰碑,将与广西矿区一座座治水丰碑一起,成为我们未来工程师道路上最坚实的精神坐标。实践的火花已然点燃,前行的方向也更加清晰,我们也将以大地为图纸,以需求为导向,努力让山大的智慧与力量,真正镌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2024级研究生 张骐 来自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责编:王莉莉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