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4 19:58:15
点击:
巍巍井冈,层峦叠翠。在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染的红土地上,山东大学53名学生党员骨干,怀揣着对信仰的追寻和对历史的敬畏,圆满完成了为期七天的“红色教育实践(井冈山)研学班”。此刻,坐在凉爽静谧的学员宿舍,我回首过往几日,这段浸透汗水与感动的旅程,让井冈山精神的光芒深深刻入我的心田。
研学之旅始于思想的洗礼。开班式上,钟国华老师用“48000,15744,2年4个月”这三组沉甸甸的数字开启我们的研学之旅。在井冈山斗争的2年4个月时间里,有48000余名红军牺牲,其中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为什么红军将士们不计生死不计功名呢?” 钟老师的话语直击我们内心,亦点明此行深意:我们将在井冈山这片革命的摇篮中,领悟革命精神之真谛,牢记初心与使命。
踏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仿若岁月留痕,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仿若时光切片,串联起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知难而进的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昭示着 “信仰重于生命” 的坚定信念。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小井红军烈士墓前,我们肃立默哀,悼念英烈。基地老师的深情讲解,让我们从多角度走近陈毅安、曾志等革命者:陈毅安的无字家书,满是铁血柔情;曾志深沉决绝送走孩子,尽显大义担当。正是无数先烈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铸就了共和国不朽的基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坝上村重走红军路,我们沿着挑粮小道 “急行军”,一路寻找革命标志物和各类草药。汗水浸透衣衫,野草刺破长裤,却无人轻言放弃。学编 “红军草鞋” 的夜晚,老师手把手教导,粗糙的稻草在手中逐渐成形,化作一双双草鞋。这不仅带来成就感,更让我们深刻感悟到 “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时代价值。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当由我们传承弘扬。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在于“实事求是闯新路”。在大井朱毛旧居,老师引导我们思考革命先辈如何在困境中探索真理;在八角楼微弱的油灯下,我们仿佛看到毛主席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篇章,感受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践真谛。黄洋界哨口的炮声虽已远去,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制胜法宝历久弥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暮色四合,井冈山在余晖映照下如诗如画,恰似当年燎原星火,闪耀希望光芒。联欢晚会的欢声笑语中,研学之旅渐近尾声。我们五十余名山大人,将带着井冈山精神,奔赴各自的学习、工作领域,以坚定信仰为帆,以不懈奋斗为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张鑫 来自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王莉莉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