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山东赛区)冠军团队成员 杨昊健

发布时间:2025/07/28 20:00:27     

7月2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汗水凝结成荣光的日子。我们SegFault小队捧回了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创意基础组的冠军奖杯!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我们二十余天暑期全力备赛、赛场惊心动魄鏖战的最佳回馈。

回想备赛,可谓“坎坷不断”。小车在S弯频频迷路,我们抽丝剥茧,锁定直道与弯道判断的逻辑漏洞;提速时电机响应慢,在老师的点拨下转向闭环控制,却又因PID参数导致车身抖动加剧,一番调试才让小车重获爆发力;最后,竟是老化的轮胎成了拦路虎,轮胎打滑让转弯险象环生,我们用上了打磨软化轮胎的办法才最终解决。每一个难题的攻破,都是对知识理解、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的深度考验。

抵达赛场,等待中的我们毫不松懈:清洁轮胎、涂抹防滑剂、检查代码,力求万无一失。但真正的考验在赛场上降临:首圈完美运行,正当我们长舒一口气时,裁判的提醒如同冷水浇头——我们竟忘了按下计时按钮,成绩无效。巨大的失落瞬间袭来,重压之下,第二、三、四圈接连失误,小车频频脱轨。倒计时无情流逝,紧张到几乎令人窒息。但队友的眼神、老师的嘱托、二十多天并肩奋战的点滴涌上心头。我们迅速调整:停止盲目修改,回归首圈稳定参数;认真清洁赛道,防止轮胎打滑。最后一次启动小车,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看着它稳稳冲过终点线,计时器定格在17.176秒的那一刻,所有的压力都化作了狂喜的欢呼。

赛后冷静下来,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这场险胜暴露了临场流程和心理素质的短板。但更令我们自豪的是,在绝境中,是扎实的技术积累、面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决策力、以及团队成员间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最终力挽狂澜。这让我们真切体会到,竞技竞赛,技术是基础,临危不乱、团队协作、坚韧不拔的综合素质,才是制胜的关键。

回望备赛征程,工程训练中心成了我们的大本营。作为大一学生,能捧起山东赛区冠军奖杯,离不开工程训练中心《智能技术应用与实践》暑期课程 “课赛融合、全程实战”的模式。正是在这里,我们实现了从零开始的蜕变:从柴锦老师带我们铺设第一条训练赛道、组装第一辆智能车开始,到深入嵌入式编程的世界,再到将一行行代码烧录进小车让它“活”起来。每一次遇到瓶颈,柴老师和课程团队总能及时给予精准指点,甚至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专题培训。这段沉浸式的实战经历,让我们这些“萌新”在嵌入式开发、硬件调试、控制算法等硬核技能上实现了飞速跃升。

捧着奖杯驶离赛场,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表。由衷感谢工程训练中心提供的这片实践沃土。高规格的模拟赛道、专业的加工设备、特别是“真刀真枪”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我们搭建了梦想起飞的平台。更感谢柴老师和所有指导老师的悉心陪伴与倾囊相授,是你们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指引,托起了我们今天的荣光。这份荣誉,是山大这片创新沃土滋养的成果,更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深耕专业,锤炼本领,期待在更广阔的智能科技舞台上,为山大创造新的速度与辉煌。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杨昊健 来自单位:控制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