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英才班暑期社会实践成员 刘芯彤

发布时间:2025/07/28 20:00:01   点击:  

7月28日 星期一 晴

7月21日至28日,来自山东大学成仿吾英才班的我们踏上延安这片沃土,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感受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聆听那段历史中的红色故事,并将红色基因破译解码不断延续下去。

“艺术只有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焕发生机。”100多个文艺社团组织扎根延安这片沃土、热土,孕育出一种具有深刻民族主体性的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思潮和形态。一幅幅木版刻画真实、生动地记录下人民群众英勇抗敌、围炉夜话、生产建设等一系列传奇诗篇。我仿佛亲耳听见《黄河大合唱》中“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铮铮誓言。我逐字读着,《白杨礼赞》中“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的高大白杨树,旌旗猎猎,这是对西北农民坚强勤劳、力求上进精神的颂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整风运动让延安文艺从高台走向人民群众,新闻事业是典范之一,反复修改、试验,只为让大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得明明白白。中外戏剧展演也丰富了人民生活,曲折有致的情节生生不息地传达着红色精神的命脉,鼓舞军民一心,争取最终的胜利。

在参访枣园革命旧址的时候,我们聆听了主题为“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的课程,走进土窑洞,看着墙上的老照片,战争年代的一幕幕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屋内的一件件老物件,直观地将那个年代艰苦的生活条件投射给现在的我们,单薄的被褥,简制的桌椅,仅有的沙发,还是使用从摩托车上拆下的弹簧再组装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窑洞里的生活是简单而朴素的,但精神高地的建设却步步不退让。

怀着憧憬之心,登上清凉山,我们前往成仿吾旧居进行参观。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先生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各种展板上,作为山东大学成仿吾英才班的一员,每每读到这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我的内心总涌上一股敬仰、惊喜与自豪之情。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走进土窑洞,“瞻顾遗迹,如在昨日”,成仿吾将一生献给党的干部教育事业,他是长征路上唯一的教授,在战火纷飞中坚持办学,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华北各战场,点燃全民族抗战的熊熊烈火。他也曾五次翻译《共产党宣言》,谈及这段工作经历,他饱含深情地说道:“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任重道远,要拼命向前啊。”

1958-1974年,成仿吾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因其坚定的革命意志,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慈祥和蔼的态度而深受人尊敬。作为基础医学院的一员、成仿吾英才班的一员,我既要精进打磨临床知识与技能,也要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知识,尽我所能,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星星之火燃至更远的地方,为实现崇高理想和先生未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暑期社会实践至此落下帷幕,但前行的曙光永不熄灭。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是有抱负、更务实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发扬担当精神,努力践行国家给予我们的青春使命,力争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更辉煌的明天。我将以责任为舟、以奉献为桨,不懈努力以践行“健康中国梦”的庄严承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砥砺前行,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刘芯彤 来自单位:基础医学院 责编:蒋晓涵 韩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