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及世界青年和平会议参加者 叶菲

发布时间:2025/07/30 19:50:01   点击:  

7月30日 星期三 晴

上海的风里,藏着一股国际化的气息。我拖着行李箱走进复旦大学的校门,来赴一场关于全球治理与和平的青春之约。7月22日-29日,我有幸与同伴一同前往上海参加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YICGG)决赛,同来自38个国家、52所高校的近百名青年选手同台竞技。

抵达后的第二天,选手们分享了各自初赛的提案。我们的海报立在展厅,象征着生命的绿色上印有“Agricultural Intelligence: A Chinese Approach for Peace Promotion”的字样,旁边附着AI智慧农业合作社的示意图:田地上传感器与无人机交织成网,农户的笑脸嵌在田埂间。这是我们奋战无数个夜晚的心血,当全球还在讨论AI的技术边界时,我们想讲一个更朴素的故事:在干旱的半沙漠地带,在贫瘠的风沙地带,AI赋能的农业能让土地结出更多粮食,而饥饿的消除本就是和平最坚实的基石。

决赛阶段,我与来自巴西、莫桑比克、柬埔寨、日本等国的选手组成崭新的团队,围绕“AI for Peace”这一主题深入研讨。最初的讨论像在雾里穿行,争议时有发生。为了AI导盲杖“Lumencane”的数据来源与可信度,我们在会议室探讨到凌晨两点。但共鸣来得更突然,当Meily提及母亲时,Laura灵光乍现“我们可以让AI用亲人的声音帮助盲人播报信息”。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全球治理,不过是把“我的痛点”变成“我们的牵挂”。

在那些讨论声与咖啡香交织的日子里,不同的语言在空气里缠绕,像打了个紧实的同心结。我想,青年的联结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翻译,而是共同向前的决心。

激烈的角逐过后,我们前往北京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习近平主席的致信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耳边回荡。抬头仰望白鸽状的会徽,聆听着习近平主席的殷殷期盼,不禁想起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浮雕。一百多年前青年的呐喊,终究重塑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我何其有幸作为嘉宾参与到这场世界青年的盛会之中,见证《世界青年和平倡议》的发出,向世界传递青年向往和平的呼声。

80年前,先辈们在战火里守护和平;80年后,我们在AI时代构想和平。变的是时代课题,不变的是青年的担当。全球治理的答案,不在厚厚的提案里,而在每个青年的掌心,当中国的智慧与世界的经验相握,我们脚下的路终将通向一个更温暖的世界。山大教给我的,是走向远方时对这份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和平的执着向往。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叶菲 来自单位: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刘方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