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锋业影·链启新枢社会实践队队员 张家宝

发布时间:2025/07/31 19:51:40   点击:  

7月31日 星期四 晴

清晨,步入庄重沉稳的集团总部大楼,电梯无声上升,肃穆氛围在空气中悄然铺开。推开纪委监委办公室的门扉,仿佛进入一个秩序与静默交织的空间:唯有键盘声如溪水淙淙流淌,纸张翻动如微风轻拂,同事们专注的神情,竟如同沉默的卫士。

今天上午我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整理过往信访举报材料的档案。打开柜门,一摞摞档案盒整齐码放,如同封存着时光与故事的方舟。依照分类规则,我需要逐一核对、编号、登记。指尖滑过一份份文件,有详实的调查报告,也有措辞严谨的处置结论。这看似机械的整理,却让我渐渐触摸到纪律工作的骨骼脉络。原来每一份看似枯燥的归档材料背后,都曾是一次职责的郑重履行,一次对公权力的无声审视。当最后一份材料归入正确的位置时,我心中浮现的并非仅仅是完成任务的轻松,而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纪律铁律在现实世界里的重量与形态——它并非悬于空中的理念,而是沉淀于具体而微的案牍之中。

下午我负责了一次专项工作协调会的记录整理工作。会议室里,空气紧绷如弦。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围绕某项目监督中发现的风险点展开讨论,言辞简洁却直抵要害:“流程关键节点监督必须前置”、“相关责任人履职痕迹要再核查”。我一边快速敲击键盘,一边努力跟上他们的思维轨迹。那些简洁有力的问询与部署,无形中为我拆解着纪检监察工作的“门道”——如何精准识别风险,又如何有效嵌入监督。散会后,我整理纪要,那些精炼的表述如同无声的课堂,让我领悟到:监督并非高悬的利剑,而是嵌入项目流程的精密齿轮,是守护国有资产安全运行的无声堤坝。

几天来,在整理归档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案卷中,在聆听前辈们抽丝剥茧的研判分析中,我逐渐体会到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它要求如铁尺般不偏不倚的理性,也需如医者般体察病灶的敏锐。身处铁路投资这样资金密集、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纪律建设更是如同轨道下的基石,维系着发展列车的平稳前行。前辈一句“纪检监察干部既要当‘啄木鸟’,也要做‘护林员’”的叮嘱,让我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深意:既要精准啄除蠹害,更要悉心守护事业发展的整片森林。

暮色初临,我走出大楼,手中仿佛还残留着档案纸张的微凉触感。档案柜里那些沉默的案卷,如同无数块历史的拼图,拼凑出纪律监察工作那宏大而沉默的叙事。每一次对程序的恪守、每一份材料的严谨归档,都在为这栋大楼、乃至延伸向远方的铁路,铺设着一条名为“安全”的无形轨道。这条轨道,不运送旅客与货物,却承载着更沉重的信任与托付。

实习的日子不长,但每天在那些档案卷宗、会议纪要、前辈言传身教之间穿行,我分明感到,那些有关纪律、责任、价值的印记,正悄然沉淀于心。它们如同静默的种子,在纪律的经纬里,悄然萌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加明白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更加明白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相关纪律教育的必要性。党徽立于身前,使命则在肩头,共产党员更要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张家宝 来自单位:管理学院 责编:刘方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