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 19:51:45
点击:
“井冈薪火铸师魂 砥砺传承弘师道”培训班结束了,我们依次登上大巴车,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这片革命圣地。回想初抵井冈山的那个夜晚,我们坐在这辆大巴车上,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盘行。月亮在阴云中若隐若现,隐约望见井冈山起伏的脉络。那时,我心头的疑惑像这阴云般萦绕:是什么样的精神,能让母亲将襁褓中的爱子托付给他人,义无反顾踏上枪林弹雨的未知革命道路;是什么样的信仰,能在被敌人割掉舌头时,依然不肯下跪屈服,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剧痛用脚趾沾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能让微弱的革命力量在此扎根兴起,最终燎原整个华夏大地?
作为一名党员,井冈山早已是我心中的圣地和向往的热土,但对井冈山的了解多来自课本的文字、老师的讲解、电影的片段,总是隔着一层遥远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这几天的课程学习,进一步拉近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敬意愈发深沉。
坚定理想信念为本。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先烈用血与火的考验铸造的时代丰碑。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照亮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复兴之路。从革命年代的生死考验、到建设时期的攻坚克难、再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那份熔铸在血脉中的理想信念从未改变,成为跨越百年的精神纽带。新时代的山大人该如何践行井冈山精神,我想应是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急难险重中磨练意志、在攻坚克难中淬炼初心,在勇担重任路上咬紧牙关,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
勇闯创新道路为要。在八角楼里微光如豆的油灯下,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出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井冈山的革命历史昭示我们:越是艰难险阻,越要以创新破局。如今站在没有硝烟的科研主战场,科技形势呈现出宏观拓展、微观深入、极端迈进、交叉发力的特点,亟需探索新的路径,在变局中开新局,以更加全局的思考、系统的谋划,护航高水平科研自立自强。
笃行群众路线为基。井冈山精神的基础在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对高校而言,这股强大的群众力量便是学校师生医务员工。办公室处于直面师生、对接需求的一线,应以师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主动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让师生的操心事、烦心事成为顺心事、暖心事。同时,办公室需聚焦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强信息化建设,用科技赋能管理,以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大巴车渐渐驶离培训中心,我瞬间思绪万千。车窗外,艳阳高照,连绵的井冈山脉缓缓退去,开阔的平原渐次舒展,高楼大厦也慢慢映入眼帘。我此刻的心情,也正随着这景象愈发明朗。虽然井冈山的硝烟早已消散,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永不熄灭,我将以行动践行使命、以担当回应时代,在科研管理岗位上奋力书写“强国建设、山大有为”的新篇章。
【作者:教职工 盛楠 来自单位:科研院 责编:刘方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