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3 19:26:55
点击:
今天,在学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实践队员来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共同参与一场百人传水实践教学活动。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原山地区旱情十分严重,林场建立后栽下的第一批树苗岌岌可危。当时条件艰苦,林场领导把全场职工100余人全部组织起来,在林坡上排成“之”字形,用马车拉水到山脚下,再由职工手把手往山上传水,最后浇灌树木。后来,职工家属也加入了传水队伍,孩子们也帮忙运水、放水,几百人用了三天时间,就把林区全部浇灌了一遍,保住了树苗,这就是原山林场百人传水的故事。如今,百人传水已经成为原山林场艰苦奋斗的精神标识,林场也将这一历史故事转化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重温当年林场职工百人传水的实践,让参与者们在具体劳作中体悟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原山红色精神。

早上9点,在林场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首先重温了原山林场的百人传水的故事背景,“当时没有水泵、没有输水管、没有灌溉渠,有的只是林场职工誓死保卫树苗的宣言。”“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动摇林场造林护林的决心。”听完林场老师的讲解后,我的内心深深地受到触动,也更让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对待此次教学活动,这是林场职工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后,我们正式进入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团队一行11人呈“之”字形分散站在约30°的山坡上,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是原山林场为纪念百人传水故事修筑的场景复原雕塑。一桶桶10斤重的水经过我们层层传递,浇灌给山坡上的棵棵树苗。刚开始时,10多斤的水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压力,但不多时,下面灌满的水桶经过层层传递逐渐堆积在我的身边,上面已经浇灌好的空水桶也需要由我向下传递,我逐渐感觉手忙脚乱,重复的动作也让我的手臂酸涩难忍,豆大的汗水不经意间早已浸透上衣。“想象你们是在60年代的原山林场,如果再不浇灌树苗,这一片片林场的心血就会毁在你们手上。”林场老师的话如警铃般在耳边想起,抬头看,身旁就是一座座林场职工传水塑像,我深吸一口气,内心暗暗下定决心“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在传递60多桶水后,终于,我和伙伴们顺利完成了此次实践教学活动。

活动结束后,林场老师让我们谈谈此次活动感受。此刻我脑子中浮现出林场职工百人传水场景,闪过了林场60年来的艰苦奋斗。思考良久后,我说到“通过体验百人传水活动,我们深刻学习和领悟到了林场职工艰苦奋斗的精神。原山林场能有今天的成就绝不是喊喊口号就得到的。这一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精神动力,对于我们当代青年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启发。”

60年来,正是凭着这股百人传水、战天斗地的精神,原山林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绘出了“荒山变绿洲”的生态奇迹,逐步走向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前列。站在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我们新时代青年该如何接续奋斗,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百人传水已给出我们答案!
【作者:2023级本科生 宁权 来自单位:文化传播学院 责编:王一晗 冯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