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光溯影·古脉今承”社会实践队队长 杨睿莹

发布时间:2025/08/11 19:48:38   点击:  

8月11日 星期一 晴

清晨,天光未亮,我已背着相机跨出旅馆门槛。背包里相机支架与笔记本相互碰撞,在薄雾中发出细碎的响声。从邯郸汽车站转乘的中巴颠簸过道道山弯,太行山脉赭红色的崖壁自车窗外缓慢升起,像一堵正在打开的历史之门。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看到朱红色的“赤岸”石刻出现在眼前,我抵达了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区——邯郸市涉县赤岸村。

站在山脚下仰视着连绵的太行山脉,这里被称为“天下之脊”,也曾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战斗过的地方。走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我遥想1937年的11月,八路军将士们也是踏着同样的石板路,冒着华北平原上的寒风,走进了太行山,走进了赤岸村,创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开启了“转战太行”的光辉历程。

一二九师纪念广场上,伫立着刘伯承、邓小平等八路军将领的雕像。他们看向太行山深处,仿佛在诉说着一二九师“抗日到底”的坚定决心。踏入129师陈列馆,玻璃展柜里的子弹袋率先抓住我的目光。粗麻布上细密的针脚仿佛让我看到了赤岸村的妇女当年为八路军将士们缝制军需时的模样,她们将对八路军的关怀融进一针一线里。即使相隔了77年的岁月,这些文物中流露的军民之情仍然让我感到温暖。陈列馆的电子沙盘正循环播放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红色箭头在三维地形图上起伏蜿蜒。我在泛黄的《战斗报》前驻足,报纸上刊有战士创作的快板词:“太行山高路又长,刘邓大军像太阳。”

走进司令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亲手栽种的紫荆树与丁香树。这两棵树历经70余年岁月,仍会在每年夏秋时节开出紫色和红色的花。推开司令部的门,木门轴的吱呀声惊起梁间积尘。条案上的桐油灯盏结着烛泪,灯芯焦黑蜷曲,仿佛带着未燃尽的烽烟。八路军正是在这样艰苦朴素的环境下抗击日军,并谱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光辉诗篇。

走出司令部旧址,站在山下回望,将军岭被夕阳镀上一层金光,显得肃穆庄重。带着红领巾的孩童们在一二九师纪念广场上,向将领们的塑像鞠躬。暮色中的太行山脊泛出微红,如同未冷却的铸铁,将77年前的热度永远浇筑在人们心中。山风掠过村中的核桃树,我回顾着今日的所见所感,“转战太行”已经成为光辉的历史,但一二九师的精神却点燃了我灵魂的火把,并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生根发芽,在民族文化的长歌中继续传唱。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杨睿莹 来自单位:外国语学院 责编:刘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