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0 19:14:56
点击: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社区活动中心的窗台,教室里已经响起翻动书页的沙沙声。我和支教三队的伙伴们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像归巢的小雀般涌进来,书包上的卡通挂坠叮当作响。
八点半的作业辅导课上,前排的小宇正对着数学应用题皱眉。我指着题目里的苹果插图:“假设你有12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 他突然打断我:“孟老师,我能多分两个给妹妹吗?” 童稚的提问让周围几个孩子都笑了,解题思路倒在笑声里清晰起来。后排的女生们围在一起默写生字,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把“鲁”字写成了“鱼”,我刚要提醒,她自己先拍着额头笑出声:“少了‘日’,变成水里的鱼啦!”
十一点的面塑课上,李老师捏着彩面团转了几圈,圆滚滚的小熊脑袋就初具模样,连耳朵都是对称的半圆。小诺捏着个歪歪扭扭的东西,举起来大声宣布:“这是大怪兽!有尖尖的牙!”虽然和李老师教的小熊一点不像,却引得旁边几个孩子都凑过去,七嘴八舌要给怪兽加爪子、粘尾巴。
下午的博物馆课程最是热闹。当我展示蛋壳黑陶杯的图片时,小杰突然站起来:“这杯子这么薄,古人是不是怕摔碎才放高柄上?”这个问题让我愣了愣,转头看见其他孩子都睁大眼睛等着答案,忽然明白这些千年前的文物,正通过孩子们的好奇重获新生。抢答“玉璧上有几条龙纹”时,一只只举高的小手都伸了出来,连平时最腼腆的女孩都涨红了脸喊:“我数出来是六条!”
离园时,夕阳穿过走廊,给每个孩子的影子都拉得很长,他们背着书包蹦跳着走远,书包上的挂坠还在晃悠着。
收拾教室时,发现黑板角落不知被谁画了个简笔画:一个捧着书本的小人,旁边是歪歪扭扭的面塑和玉璧。我突然想起李老师说的,面塑要“先揉匀再塑形”,其实教育不也是这样吗?我们今天做的,不过是把知识与文化细细揉进时光里,等着有一天,这些种子能在孩子们心里长出属于自己的形状。
【作者:2024级本科生 孟睿洋 来自单位:考古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