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新声,雨润乡兴”推普实践队队员 李嘉铭

发布时间:2025/08/20 19:19:11   点击:  

8月20日 星期三 晴

周六,学校放假,但推普工作仍在继续,我们拜访一个家庭牧场负责人,深入当地村民中,体验我们工作的意义。

我们到了负责人的家中。朴素的大叔,带着笑,迎上来。我们快两步上前握手。三两步进入里屋,不大的小屋,阳光撒的透亮,装修十分民族风格。这位老党员周挂大叔年轻开始便积极跟着国家响应,担任村中干部,积极服务着村里乡亲们,退休后依然心系村里乡亲,兴办家庭牧场,通过各种途径带领当地贫农一同致富。周叔和政府紧密联系,决心继续扩大业务带领更多乡亲,并且要兼顾保护环境,改良传统放养畜牧,放养喂养并行,因“牛”制宜。

普通话为大叔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政府和企业的更多沟通,让大叔也意识到了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所在。因此,大叔对我们的工作表示非常的支持,并且非常热情地让我们体验当地独特的酥油糌粑。大叔为我们现场带来了制作教学。每个人一个大碗,三大块酥油(我们称之为黄油),撒点芝士,热水冲开,浓郁的奶香味跑满了房间,再撒些白糖,准备工作已然就绪。下一步就是加入糌粑,就像我们和面一样,在周大叔的手下,酥油糌粑逐渐成型,怕我们吃不习惯还加了很多很多蜂蜜。殊不知,这份心意比蜂蜜更能为我们带来香甜的感觉。

随后我们深入牧场腹地。苍茫绿野间,牛羊点缀如星,一改过去散漫景象:围栏分隔出有序轮牧区,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周挂大叔手掌抚过厚实牧草,感慨万分:“如今跟着合作社,草场养得好了,牛羊也壮实了,口袋更是鼓了!”他脸上皱纹深处漾开的笑意,是土地对勤恳劳动者最真实的回馈。合作社的旗帜,已悄然将分散牧户聚拢成一股闯荡市场的合力。那古老而孤独的游牧剪影,正被融入集体经济的宏大画卷之中。

离开牧场,我们抵达了合作社,合作社藏在一家小卖铺的后面,走进去别有洞天,新建的冷储中心,厚重库门徐徐开启,清冽寒气扑面而来。精密排布着储藏架,高原牧场精心孕育的牛羊肉封存着时间。合作社负责人自豪道:“以前,牛羊出栏时卖不上价,只能看着好肉白白耗掉,心疼得紧。现在有了这冰箱,肉能存上大半年,我们啥时候价格好啥时候卖出去!”冷库中精密仪器发出低沉的运转声,在冷气弥漫中嗡嗡作响——这声音,分明是高原牧业延展向远方市场的无形动脉,使草原的丰饶不再受制于短促季节和逼仄地域。冷链延伸之处,牧人的汗水终能等价兑换为富足生活。

回望完冒村,夕阳为我们的路披上金纱,与远处牧场上悠然归圈的牛羊、牧民新居升起的袅袅炊烟,交织成一幅和谐图景,这就是古老牧歌与现代科技的交响。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草场的呼吸、每一滴酥油茶的醇香,每一颗心的闪烁。科技为牧歌奏响了崭新的旋律,人情为生活伴出了欢快的舞曲。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回响不绝,愈唱愈嘹亮。


【作者:2023级本科生 李嘉铭 来自单位:物理学院 责编:赵方方 武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