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温降耗,减挂焕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段永浩

发布时间:2025/08/21 21:35:24   点击:  

8月21日 星期四 晴

午后两点,深圳盐田的街道被烈阳烘得发烫。我紧攥着调研提纲在中铁物流大厦楼下等候,心里既期待又忐忑。节能减排大赛时无数个不眠之夜凝结的技术设想,今天终于要接受企业的“实战检验”了。

深圳市鹏中鹏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冯总监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会议厅,交通局的工作人员和公司财务部领导早已在座位上等候。长桌两端,一边是我们手中的技术方案,一边是他们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一场关于油罐车“减挂降耗”的探讨就此展开。

聊起罐体材质,冯总监拿起桌上的材料样品说:“传统油罐车很‘实在’,汽油罐多用钢制、柴油罐多用铁制,只盯着安全,却没算过挂油和能耗的账。”我们迅速递上团队的研究数据:“您看,6系铝合金加内壁激光抛光技术能降挂壁率,试点的HDPE内衬虽然初期成本增加15%,但全生命周期更省钱!”冯总监翻看着资料频频点头。从不同动力油罐车的市场现状,到氢燃料电池油罐车的示范运营建议,每一个观点碰撞都让我们对方案落地多了几分信心。最后,鹏中鹏方面笑着收下了我们的方案,评价“未来应用值得期待”。那一刻,我攥得发潮的手心,化作了滚烫的激动。

访谈结束后,冯总监带我们去公司旁的中石化盐田港加油站观摩卸油。油罐车刚停稳,师傅们就麻利地展开油管、接好防静电装置,动作行云流水却毫不含糊。看着他们一丝不苟地检查每一处细节,听着加油机的低沉的嗡鸣,我在本子上迅速记下流程要点。“卸油得等8分钟,残余油品才能充分流出。加上防火、静电排查以及数据录入,一趟下来近12分钟。”冯总监指着卸油口说。透过特质的油管,依稀能看见残留的油珠缓缓滑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挂油,日积月累就是不小的损耗。汗水浸湿了师傅们的工作服,但他们仍认真守护着安全的每个环节。有人说:“你们说的智能控制加新材料,要是真能实现,以后能简化步骤、省人力,安全系数也能再提一提。”这句话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科研并非冷冰冰的数字,而是直接关系到一线工人的辛劳与安全。

走访结束,笔记本里已经密密写满了数据和流程草图,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清晰:油罐车的“锁温降耗”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它牵动着企业的经济账本,承载着工人的劳动强度,更映照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这一天的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科研工作并不仅仅是课堂里的公式、竞赛里的奖牌,而是真真切切地扎根产业,回应社会的现实需要。实验室里我们讨论的是“能耗曲线”,企业里他们关心的是“每一滴油的节省”;我们想的是“材料参数”,他们惦念的是“工人能不能更安全、更省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并不是一道无法跨越的沟壑,而是需要青年去架起的桥梁。

我想起老师常说的一句话:“科研最大的价值,是走进人民的生活。”今天,当我看到残油顺着管道缓缓滑落,当我听到一线工人希望“少一些负担”,我忽然明白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使命。我们或许不再像前辈那样负重前行于战火与硝烟,但在能源转型、绿色低碳的新时代,每一份努力、每一次创新,都是属于我们的“战斗”。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映在一排排油罐车的钢壁上。我仿佛看到它们将驶向更广阔的未来——而我们,也终将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把青春与理想焊进国家发展的车轮,让它滚滚向前,奔腾不息。


【作者:2024级本科生 段永浩 来自单位: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 责编:赵方方 陈怡晓】